1.黄金金本位制度是怎样的发展历程?

2.US$是什么意思?

3.美元、黄金、石油与白银有什么关系?

4.为什么经济危机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黄金金本位制度是怎样的发展历程?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黄金价格走势-1929年美国金价

金本位的货币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确立起来的。英国早在1861年通过金本位法案,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1862年开始铸造金币,货币单位为英镑。1865年,法国、比利时、瑞士三国组成拉丁货币同盟,发行了货币史上流通最久的金法郎,规定其含金量为0.9032258克纯金,这种国际间通用的金铸币,一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停止流通,但至今还有些国际性的组织如国际电讯同盟,仍然以金法郎作为计算与结算单位,欧洲其他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在19世纪后期实行金本位的货币制度。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规模的扩大,对黄金的需要量不断增加,而黄金的产量有限,而且在世界各地分布不平衡,加之战争等因素的影响,金币自由铸造与自由流通的基础不断削弱,银行券等价值符号对金币自由兑换的可能性日益缩小,黄金在国际间的自由输出和输入受到限制,最终导致西方国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宣告金币本位制破产,并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宣布放弃金块本位制。金币本位制度在资本主义世界盛行了约百年之久,虽然其已经成为货币史上的历史陈迹,但它给货巾制度带来了深远影响。

金币本位制的基本特征是:以一定量的黄金为货币单位铸造金币,作为本位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限制其它铸币的铸造和偿付能力;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黄金可以自由出入国境;以黄金为唯一准备金。

金币本位制消除了复本位制下存在的价格混乱和货币流通不稳的弊病,保证了流通中货币对本位币金属黄金不发生贬值,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在历史上,自从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以后,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而且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为了筹集庞大的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1924-1928年,资本主义世界曾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都先后恢复到大战前的水平,并有所发展。各国企图恢复金本位制。但是,由于金铸币流通的基础已经遭到削弱,不可能恢复典型的金本位制。当时除美国以外,其他大多数国家只能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这就是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由于不具备金币本位制的一系列特点,因此,也称为不完全或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该制度在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也逐渐被各国放弃,都纷纷实行了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美国国内不流通金币,但允许其他国家政府以美元向其兑换黄金,美元是其他国家的主要储备资产。但其后受美元危机的影响,该制度也逐渐开始动摇,至1971年8月美国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并先后两次将美元贬值后,这个残缺不全的金汇兑本位制也崩溃了。

US$是什么意思?

US$是美元的意思。us是美国united statesd的缩写$表示元 。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 货币缩写:USD;ISO 4217货币代码:USD)是美利坚合众国的法定货币。目前流通的美元纸币是自1929年以来发行的各版钞票。

1792年美国铸币法案通过后出现。当前美元的发行是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控制。自1913年起,美国建立联邦储备制度,发行联邦储备券。现行流通的钞票中99%以上为联邦储备券。

美元的发行主管部门是国会,具体发行业务由联邦储备银行负责办理。在二战以后,欧洲大陆国家与美国达成协议同意使用美元进行国际支付,此后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广泛使用并最终成为国际货币。

扩展资料

第一次美元危机5年后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扩大了侵越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1968年3月爆 美元危机发了严重的第二次经济危机。半个多月中,美国的黄金储备就流失了14亿多美元。

1963年3月14日一天当中,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350-400吨的破纪录数字。面对这样的局势,黄金总库是不可能应付的了的。

黄金总库成员国(美国、英国、法国、瑞士、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8国成立于1961年10月)经过协商后决定,美国及黄金总库不能再按35美元1盎司黄金的官价在自由市场上供应黄金,即不再维持黄金官价,黄金市场听其自由上涨。

但是,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仍可按黄金官价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自由市场上的金价与黄金官价不发生联系了,这就是所谓的“黄金双价制”。

与此同时,美国与原黄金总库成员国达成了一个非正式的“克制提取黄金协议”,各国同意原则上不再以美元向美国大量兑换黄金,以减轻美国兑现黄金的压力。这都说明,美国的经济实力已经陷入十分虚弱的境地(1968年底,美国占有西方世界的黄金总量的比例已经下降到25%)。

百度百科_ 美元

美元、黄金、石油与白银有什么关系?

白银与美元成反比例关系:

美元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官方货币。目前流通的美元纸币是自1929年以来发行的各版钞票。1792年美国铸币法案通过后出现。它同时也作为储备货币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广泛使用。当前美元的发行是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控制。从1913年起美国建立联邦储备制度,发行联邦储备券。现行流通的钞票中99%以上为联邦储备券。美元的发行主管部门是国会,具体发行业务由联邦储备银行负责办理。美元是外汇交换中的基础货币,也是国际支付和外汇交易中的主要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长期以来,由于白银的价格以美元计价,受到美元的直接影响,因此,白银与美元呈现反比例关系。美元的升值或贬值将直接影响到国际白银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导致白银价格的变化。从白的需求方面来看,由于白银是用美元计价,当美元贬值,使用其他货币购买白银时,等量资金可以买到更多的白银,从而刺激需求,导致白银的需求量增加,进而推动金价走高。相反,如果美元升值,对于使用其它货币的投资者来说,白银价钱变贵了,这样就抑制了消费,导致白银价格下跌。

其次,美元的升值或贬值代表着人们对美元的信心。美元升值,说明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增强,从而增加对美元的持有,相对而言减少对白银的持有,从而导致白银价格下跌;反之,美元贬值则导致美元价格上升。例如: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迅猛发展,大量海外资金流入美国,这段时期由于其它市场的投资回报率远远大于投资黄金白银,投资者大规模地撤出黄金白银市场导致黄金白银价格经历了连续20年的下挫。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更是将美国金融危机推向了高潮,美元加速贬值,黄金白银投资的规模也出现创纪录的高点。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美元与白银的反比例关系是从长期的趋势来看的,从短期情况来看,也不排除例外情况。投资者在分析时应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情形做出相应的判断,切勿断章取义生搬硬套。

白银与黄金成正比例关系:

黄金(Gold)即金,是一种软的,金**的,抗腐蚀的贵金属。金是金属中最稀有、最珍贵的金属之一。黄金稀有性使黄金十分珍贵,而黄金的稳定性使黄金便于保存,所以黄金不仅成为人类的物质财富,而且成为人类储藏财富的重要手段,故黄金得到了人类的格外青睐。黄金也是近代工业文明的物质基础。十六世纪新航线的开辟与新大陆的发现,对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美洲、非洲的黄金及白银流入欧洲,使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增加。当代黄金所扮演的角色虽已有所改变,但是各国仍然储备了约3.1万吨的黄金财富,以备不测之需;还有2万多吨黄金是私人拥有的投资财富。所以有人认为现在人类数千年生产的约14万吨黄金中有4成左右作为金融资产,存在于金融领域,6成左右是一般性商品,主要的功能是用于消费。

白银与黄金成正比例关系,一般情况下黄金上涨白银也上涨,黄金下跌白银也跟着下跌。

黄金与白银同属贵金属,不过白银价格又稍低一些。所以有人说白银是穷人的黄金。但它们在价格上又有一定的联动性,即黄金涨,白银也会涨。黄金跌,白银也会跟着跌。由于白银的价格低,投资的门槛也相对低,加上白银的金融属性不如黄金,白银的主要用途在工业上,波动比较大,所以,黄金适合长期投资,白银适合短期投机。

如何根据黄金投资白银,可注意黄金与白银的比例,历史上黄金与白银的比在40-60之间,即1克黄金最多可换60克银子,最少40克。少于40,白银的价格可能就被高估了,高于60则被低估了。投资者可以利用他们的关系做作短线入市指标,因为在某一短时间内,金银比率应大致上有迹可寻,假如金价受消息刺激上升,而白银来不及马上反应的话,金银比率便会变大,投资者可以此判断另一相关金属的后市走势。

有人曾经还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黄金就像一个人,白银就像他养的一条狗,当人出去遛狗,狗有时跑到人的前面,有时又落在人的后面。这里说的是涨幅,白银近10年有5年时间跑赢了黄金。

白银与石油正比例关系: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原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波斯湾和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区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主要的产油国有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伊朗、俄罗斯、为瑞内拉等国。

白银与石油之间存在着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白银价格和石油价格通常是正向变动的。石油价格的上升预示着白银价格也要上升,石油价格下跌预示着白银价格也要下跌。

油价波动将直接影响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发展,因为美国经济总量和原油消费量均列世界第一,美国经济走势直接影响美国资产质量的变化从而引起美元升跌,从而引起黄金价格的涨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油价每上涨5美元,将削减全球经济增长率约0.3个百分点,美国经济增长率则可能下降约0.4个百分点。当油价连续飙升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随即调低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油价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晴雨表”,高油价也意味着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加以及通胀预期逐步升温,继而推升黄金白银价格。

总结:

美元、石油、黄金、纸白银的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黄金、白银、石油主要是用美元来计价,美元的波动会影响到黄金、白银和石油的价格波动。他们之间既有紧密又相互有所制衡,在彼此波动之中隐藏着相对的稳定,在表面稳定之中又存在着绝对的变动。在纸白银过程中长线或者短线往往都需要结合到它们的走势进行分析

为什么经济危机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在19世纪后半期,主要货币的价值由金价决定,固定汇率制度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国际金融秩序的紊乱,从而使得金本位制度崩溃。在战争之后,英国和美国一起,准备恢复金本位制度。到了1928年,金本位体制建立起来,参与者的数量还超过从前,达到40多个国家。但是,随后的经济大萧条又削弱了国际金融合作的基础,金本位体制很快再一次崩溃。\r\n\r\n金本位制\r\n“19世纪的后25年是在金本位基础上建立的国际货币体系不断扩展的最好见证,它以各国货币的固定国际汇率将世界上主要国家联系起来,因而可能是一种比以往任何体系都更稳定的体系。[1]”英国是从1821年开始实行金本位的货币制度,德国在1871年采用了金本位、荷兰是在1873年紧随德国之后,瑞士和比利时是在1878年采用的金本位制度。法国虽然朝着金本位制度方向发展,但是它保持着金银复本位制。1879年,美国开始用黄金固定美元的价值,1897年俄罗斯和日本支持采用黄金,而奥匈帝国实际上也是支持金本位制度的。可以看出,作为国际货币体系形式的金本位制度在1900年以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扩展。金本位体系被认为是国际货币安排和国际收支调整的特别体系。\r\n\r\n虽然对金本位体制下自动调节的解释在不同的国家有一些不同,但是原理基本一样。出口国接受外币支付,因为不愿意持有外币,所以,他们就将其转换为黄金,然后再把黄金拿到国内银行转换成国内货币。这样,有国际收支赤字的国家将面临黄金净流出,有国际收支盈余的国家将面临黄金净流入,因为黄金提供了一个基础——所有国内货币在需求上都可以转变为黄金——这将决定每一个国家的货币盈余。调节过程被认为是随之而来的。国际收支逆差,导致外汇汇率上涨超过黄金输出点,从而黄金外流。在这样的情况下,央行黄金储备减少,导致货币流通量减少,从而通货紧缩,物价下降,价格下降之后提高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使得输出增加,输入减少,国际收支恢复平衡。当国际收支发生顺差,那么外汇汇率下跌低于黄金输入点,从而黄金流入,导致货币流通量增加,带动物价上涨,从而使得输出减少,输入增加,这样国际收支恢复平衡。\r\n\r\n但是在实践中,调节很少是自发的。国家常常不按照理论上的规则来调节其经济。经常项目的顺差不是依靠贸易来进行调整,而是通过利率机制,通过资本项目来弥补差额。比如,当国际收支逆差所造成的黄金流失和国内货币供应减少时,通过提高市场利率,从而引起套利资本流入该国。当出现黄金流失的时候,英格兰银行通过提高再贴现率,这就使得伦敦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的上升,从而加快国际资本流入。总之,处于贸易顺差的工业化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大力投资,巨额资本转移的效果掩盖了发展中国家的赤字。贸易顺差国家发现不用调节国内经济适应金本位制就能够保持其地位。国际收支的赤字在短期内可以通过提高国内利率加以掩饰。金本位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之所以能够相对稳定地从英国扩展到世界其他国家,进而演化为一种国际货币体系,这是与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相互联系的。英国自18 世纪60 年代工业革命开始,到19 世纪中期,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以及世界贸易金融中心。从1760 年到1820年,英国的工业生产总值约占世界工业生产的50 % ,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7 %。随着英国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外放贷业务日益活跃。到19 世纪中期,伦敦已经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镑实际上作为世界货币充当着各国贸易结算的主要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在大多数工业化强国于19 世纪70 年代实行金本位制之前,英国已利用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大量黄金流入了本国。更为重要的是,英镑在这一过程中成为一种等同于黄金的国际货币,在雄厚实力和自由贸易政策的支持下,英国的对外贸易在当时占据了绝对领先的地位,而国际贸易的扩大也使英镑的国际信誉逐步建立起来,而在英镑国际化的过程中,伦敦也成为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国际金融中心。\r\n\r\n金本位制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它会带来极高的资本流动性,巨大的私人资本流量以及外汇的投机攻击。在战争的压力下,世界经济的结构变化加上普遍的国内经济和政治危机,金本位制将无法顺利发挥作用。\r\n\r\n经济萧条\r\n工业化以来,经济危机出现过许多次。有学者认为具有周期性的特点。英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曾经在1825年爆发过第一次经济危机。美国工业化始于19世纪20年代,较英国晚了半个多世纪。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废除了奴隶制,经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于19世纪70年代赶上了英国。从历史角度考察,美国先后分别于1825年、1837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07年、1920-21年、1929-33年、1937-38年、1948-49年、1957-58年、1969-70年、1974-75年、1980-82年、1990-91年多次发生过经济危机。但是只有两次危机是较大的。一次是1857年的经济危机,一次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r\n\r\n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欧洲是这次战争的主战场,英、德、法、俄等国家为争夺霸权互相拼厮杀,元气大伤,唯独美国在战争中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就连当时头号投资大国英国也欠美国41亿美元的债款。美国已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债权国和国际金融中心,同时,美国也从战前的工业大国之一跃为资本主义世界名列首位的经济大国。经济的扩张创造出信心和期望心理,结果使美国的股市持续上涨。股市价格平均一年上涨18%,1926年3月到1929年10月间涨了一倍以上。但是这是泡沫经济,终于股市大崩盘。实体经济在1929年的夏季开始走上下坡路。汽车生产从1929年6月开始下挫。农产品价格从1929年到1932年跌50%。崩盘导致人们争相追求流动性,债主急于把借出去的钱收回来,持有股票的人则急于脱手。这个过程中,订单和贷款取消了。通货紧缩散布到脆弱的商品市场与耐用消费品工业。银行开始接二连三的倒闭。破产的银行从1929 年的659 家增至1930 年的1352 家,到1933年情况仍然十分严重,破产加上停业整顿和改组的银行高达4004 家,占银行总数的28.2 %。与此同时,工业企业开工率迅速下降,1932 年制造业的开工率由1929 年的约80 %降到了42 %,其中最严重的行业如炼钢业同期从88. 5 %降到19. 5 %,从而造成经济的大萧条[2]。 \r\n这次经济危机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最严重的大萧条。1929到1932年间,美国的全国产出下降32%,工业产量的降幅接近一半。失业率从1929年的3.1%上升到1932年的23.6%[1]。1929-1933年大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历时最长、损失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在这次危机中,大批企业破产倒闭,成千上万的劳动者失业,自由市场体系彻底崩溃。罗斯福为了挽救危机在美国实行新政,开创了混合经济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