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日中银金行多少钱一克

2.高三历史 罗斯福新政

3.美元和黄金挂钩是什么意思?

4.美国为什么自然这么丰富?

5.20世纪40年代,美元货币的“世界货币”地位是怎么样确立的?简要说明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的有利条件

6.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崩溃的主要原因

7.美金和美元是不是不同的一个概念?

今日中银金行多少钱一克

1944年黄金多少钱一克_1944中国金价

中银金行现货黄金今日最新价格:

1克黄金=366.25元人民币

具体的计算方式如下:

按照目前的单位换算:一两=50克

根据国内黄金实时价格:目前1克=366.25元。

黄金投资好处:

对抗通货膨胀

几十年来,通货膨胀十分严重,普遍国家都受此问题的困扰。货币价值贬值,货币购买力日渐降低,钱变得不值钱了。

在一些极端的情况,国家的货币通货膨胀严重,钞票就会变得如同废纸一般。黄金本身属于贵重商品,金价会随着通货膨胀而上升,也就是黄金抵消了通货膨胀的损失,保证了投资者的资产不会被通货膨胀侵蚀。

卓越的避险功能

当世界政局和经济不稳,尤其是发生战争或经济危机时,各种普遍的投资工具如股票、基金、房地产等都会受到严重的冲击,这时黄金就体现了很好的避险属性。

即使遭遇经济危机,黄金的价格仍能维持不变甚至稳步上升,保持了资产的价值。而随着黄金矿产的不断开和需求的不断增加,黄金变得更加稀有,增强了自身的避险属性。

市场难以被操控

地区性的股票市场,人为操纵大市的情况比比皆是。但是黄金市场属于全球性市场,没有任何个人或财团有足够的资金能够操控全球黄金市场,因此黄金价格能够一直保持在反映实际供求关系的水平。

不易崩盘

股票和房地产市场有发生崩盘的风险,一旦崩盘,投资者将血本无归。黄金是不可再生的稀有金属,已开的总量超过地球蕴藏量的一半,未来黄金供给量只会越来越少,使得黄金价格趋势一直上升,即使中间时有波动,长期而言,黄金价格仍然是一路看好。

1944年黄金价格是每盎司35美元,如今黄金价格已超过每盎司1700美元,期间黄金价格趋势持续上升,投资黄金不会像投资股票和房地产那样会遭遇市场崩盘的情形。

可24小时交易

黄金不是专属于某个国家的交易品种,而是全球通行的交易产品。因此当一个国家的黄金市场休市时,地球对面另一个国家的黄金市场正在开市,由于全球各地的交易时间连成一线(如图1所示),24小时内黄金都有活跃的报价,因此可以随时进行交易。

世界通行

古代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视黄金为出远门的最佳盘缠,截止2019年,黄金仍然是世界通行的货币。

只要手中拥有真正的黄金,在世界各地的银行,首饰商,金商都能够把黄金兑换为当地的货币,黄金可以全世界通行无阻,它的货币地位比美元还要稳固。另外黄金也是全世界都认可的资产,所有国家的人们对黄金的贵重价值都有共识。

没有折旧问题

几乎所有的奢侈品都会遇到折旧的问题,比如名包,名表,名车等等。崭新买回来时已经无法原价出售,用过并且时间久了之后价值更是贬值得厉害,可能连原价的一半都不值。但黄金不存在折旧的问题,其光辉和价值是永久的。

当金饰久经佩戴变得失色之时,黄金本身的价值并没有削减,市场上没有价格打了折扣的二手黄金,黄金只要重新清洗就可以恢复原来的光泽,可以随时熔炼制造全新的金饰或金条。

价值稳定恒久

奢侈品不能保值,房屋和地皮是否能永久保值呢?且不说中国内地施行的70年房屋使用权,时间长了之后房屋的维护和保养都是一笔很大的费用,地皮同样无法永久保值,万一出现天灾人祸,都会令地皮的价值大幅下降。

高三历史 罗斯福新政

在回答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金本位和黄金储备:

金本位即金本位制 (Gold standard),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Mint Parity)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

黄金储备(gold reserve) 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用以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或影响汇率水平,作为金融资产持有的黄金。它在稳定国民经济、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国际资信等方面有着特殊作用。黄金储备的管理意义在于实现黄金储备最大可能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作为国际储备的主要形式之一,黄金储备在流动性上有其自身存在局限性,因此应考虑其适度规模的问题。

罗斯福新政针对的是美国的那次经济大萧条,而那次大萧条是金融业引起的,根本原因是投机太疯狂。当一个国家的银行所持有的货币无法支付民众的取款需求时,银行就面临倒闭的危险,而银行倒闭越多,经济就越难恢复,而为了不让银行业倒闭,就必须加大纸币的印刷量,而增加纸币印刷量,必然导致金价升值,这样大量资金就会变成黄金储存起来而不是用于生产投资,这显然是雪上加霜;而如果抛弃了金本位,美元固然在增加纸币印刷量的前提行下会贬值,但不会影响黄金储备,而且会促进出口。否则,如果仍然用金本位,那么在大量印刷纸币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黄金来配合纸币的发行,金本位一样会崩溃,而同时货币发行量也必然会受到制约。

美元和黄金挂钩是什么意思?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主要内容之一。根据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通过的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的规定,各国须确认美国1934年规定的每盎司35美元的黄金官价,并以此作为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

美国承担各国或中央银行按此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而各国则须协助美国维持黄金官价,在金价受冲击时协同美国进行干预。美元同黄金直接挂钩使美元等同于黄金,确立了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美元作为世界准货币,在世界主要黄金市场的黄金都是以美元报价。因此,黄金和美元也就形成一种负相关关系。即美元涨,黄金就跌,美元跌,黄金就涨。(比如:本来1585美元可以买一盎司黄金,但是现在美元指数下跌,即美元贬值了,那么1585就买不到一盎司黄金了)。

但是,反向变动也不是绝对了。

因为当前,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开始下降,美元的影响力也在下降,由于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崛起,世界经济版图正在日益发生变化,美国世界地位正在受到来自中国,印度,俄罗斯,以及欧盟的影响,美元作为除黄金以外唯一储备资产的地位已经不再牢固,许多国家为了规避美元贬值带来的风险,开始实行储备资产多样化制度。这样一来,美元指数的变动对黄金岛影响力就会减弱。

美国为什么自然这么丰富?

请耐心看完。。

我们知道,社会经济活动中为了方便交易,离不开“钱”。“钱”要与各种物资进行“等值”的交换,其自身的价值就必须“稀有”“珍贵”,才具有绝对的“信誉”。因此,人类几千年来,都是以稀有的贵金属“金”“银”来充当“钱”这个角色。在近代开始,为了方便携带,才有了“票据”,但“票据”的出具是必须绝对以相应实物的“金银”为抵押的,否则就成了老百姓常嘲笑的“空头支票”,是对不了现的,是无用的废纸。

国家由于拥有对一国财政的支配权,用金银为抵押,以国家信誉为担保发行本国货币,方便社会经济活动,算是正常的经济管理。但仍有众多国家违背基本道德,超出金银抵押,多印货币造成通货膨胀,稀释平民的口袋,抢劫百姓的财富。

无数犯罪分子都梦想着把巴掌大张纸变成百元大钞,做这无本万利的营生。这些罪犯印钞与国家超出金银抵押多印纸币是同样的犯罪行为。如果国家多印的货币是用于为全体国民提供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尚有说得过去的理由。但只为少数人花天酒地就是赤裸裸的抢劫。

看看美国是如何来抢劫世界的。

这是他们努力了上百年的。

金、银传统的货币定位是货币发行的道德天规。

由于越来越多的银矿发掘,完全控制白银非常困难,而金矿的勘探和开完全在他们的掌握之中。他们不希望难以控制的银币流通量来影响他们主宰世界金融的霸权地位。便把白银从货币体系里驱逐出去,西方国家普遍废除银元流通。导致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各个国家的货币流通量大幅紧缩。

美国独立战争后货币流通量大幅紧缩。各州议会发行纸币为平民还债,实质是用通货膨胀救了平民的急,稀释了富人的口袋。富人对此愤怒到了极点,便策划修,通过《联邦宪法》,用一场法律。1789年3月4日,该宪法正式生效,解除了人民的民主权力。

1913年成立美联储,金融寡头们夺得了货币发行权。拥有特权的美联储是不是可以不受制衡地印刷纸币呢?

答案是否定的,在1933年以前,各国央行,即使是发动了战争的英国的央行,它们发行钞票也必须有一个前提:必须与黄金挂钩。即只要持有纸币者愿意,它随时可以到英格兰银行兑回黄金。也就是:央行发行纸币,必须有黄金保障。

这意味着央行与人民间平等的契约,人民对于央行有制约。如果央行滥发纸币,人民有权用纸币换回黄金。在这种制度约束下,黄金变成了遏制美联储滥发货币的障碍。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之后,政治流氓们对这种“借钱、印钱、花钱”的“廉价货币”政策推崇备至。要通过通货膨胀来实施对世界财富的洗劫,就必须打掉黄金的货币地位,[妖魔化]黄金的阴谋悄然出笼。各国财团大造舆论,满世界叫嚷“黄金无用论”:

“黄金只是普通的消费品,用量很少,严重地供大于求。”

“做为消费品的黄金,没有投资价值,价格长期低迷是大势所趋。”

“迷恋‘金本位’的平民愚昧而落后。”

同时,以摩根大通等银行为代表的国际储金银行联合行动操纵黄金,英、美两国央行借出黄金,打击金价。从1950年到2008年,英格兰央行的黄金储备从2543吨减少到310吨,同期美联储从2.02万吨减少到了8100吨。  

上世纪出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全世界所有的物价都上涨,就黄金反而贬值了。

当然要彻底拔除黄金在货币中的地位并不容易,这个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来实施:

第一步就是废除金币在美国国内的流通与兑换。1933年罗斯福3月11日就发布了行政命令,停止银行的黄金兑换。紧接着在4月5日又下令美国公民必须上缴他们所有的黄金。

第二步则是在世界范围内废除黄金的货币功能。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胜利的前夕,二战中的44个同盟国在美国的组织下,召开了730人参加的“联合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美国财长助理怀特提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此开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确立了霸主地位。布雷顿体系所建立的美元兑换体系(Dollar Exchange Standard)取代黄金兑换体系(Gold Exchange Standard)实现了第二步 。

最后,11年8月5日,借美元的持续贬值压力,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不得不”宣布中止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兑换比率。把黄金从货币体系彻底拔掉。尼克松在11年终于完成了第三步。

凯恩斯摇旗呐喊,银行家推波助澜,罗斯福瞒天过海,尼克松“无可奈何”,终于拔掉了“金本位”这个镇妖魔盖。用“赤字财政”与“廉价债务”货币名义包装的滥印美钞,终于从牢牢的禁锢中挣扎了出来,随心所欲了。

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这种霸主地位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世界所有贸易都以美元为结算货币,而且美国利用政治,金融,军事,信息,舆论的霸主地位,挑动分裂,制造战乱,营造短缺,控制了几乎所有的商品的定价权,炒高石油,炒高棉花,炒高粮食……

炒高所有的。有什么好处呢?价格越高,结算需要的美元就越多,世界各国需要结算的美元都不是自己中央银行可以开动印钞机印的。都得去从美国换,用石油,粮食,矿产去换,而美国只需开动印钞机,把巴掌大的白纸,印成花花绿绿“美元”递给人家就可以了。美国物质丰富的奥秘便暴露出来:

一张不到10平方寸的花纸片,美国在1后面印一个0就是10美元可以换14公斤石油,印二个0,就是100美元可以换一桶石油,印三个0,就是1000美元,可以换一吨多石油,还有比这更发财的事?这不就是无数钞罪犯日思夜想,梦寐以求的好事!

世界各地的财富就这样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这便形成了美国丰富的物质社会。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最大的钞犯罪集团!集团!抢劫集团!

so、、便得知美国为什么自然这么丰富了。

有望纳!!!!!

20世纪40年代,美元货币的“世界货币”地位是怎么样确立的?简要说明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的有利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金本位制的崩溃,使以金本位制为基础的统一世界货币体系瓦解了。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组织了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如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等。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货币金融领域划分的势力范围。这种势力范围的划分是由当时的力量对比来决定的。第二决大战期间,英法的实力遭到极大的削弱,而美国的实力却得到很大的增强,如在1938年——1944年间,美国的工业生产增长将近两倍,战后初期,它的工业生产约占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半,黄金储备约占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的四分之三,战争使美国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都取得了压倒的优势,从而使它爬上资本主义世界霸王宝座。

美国利用它取得的这种优势地位和积累的大量的黄金储备,极力向外扩张。一心称霸世界,它通过由它控制的国际货币基经组织,迅速的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建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

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内容是:(1)在各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中,只有美元保持与黄金的联系,各国和中央银行可以按照一盎斯黄金等于三五美元的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2)各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必须与美元建立起固定的比价,并以此与黄金建立起间接的联系。这就是所谓的两个挂钩,前者是美元的直接挂钩,后者是其它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说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并不意味着美元恢复了金本位制。因为美元在国内任然不能兑换黄金;就是在国外,也只有各国的中央银行才能用美元兑换黄金;外国企业和居民是不能兑换的。

唯物认为:这一时期世界以美元计算黄金价格、在用其它国币与美元相恒量,这对国际“金融通用”,物流、统一国际经济质量标准具的积极的社会作用的一面。

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为美国的扩张创造极为有利条件:第一、这种货币体系的建立,使美元“等同黄金”,从而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储备货币。战后,许多国家的黄金储备极端缺乏,各国都使用美元来清偿外贸额和对外债款,美元就成了主要的国际结算和国际支付的手段以及主要的外汇储备,而有的国家还以美元作为发行纸币的保证。美国就利美元的特殊地位来操纵各国的金融事务,加强对外的经济扩张。

第二、由于美元“等同黄金”,美国就可以用纸币带替黄金作为国际支会手段。这样,美国在不动用自己的黄金储备下,就可以通过大量的发行美元来扩大资本输出,掠夺各种,到处建立军事基地,进行战争,扶持各种亲美势力。

第三、确定一盎斯黄金等到于三十五美元的官价,在当时也对美国有利。因为战后美国实行通货膨胀的政策,美元的国内购买力以经降低,美元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以有很大背离,因此,一盎斯黄金等于三十五美元的官价,实际上压低了黄金的价格,提高了美元的对外价值即对外汇率。

第四、各国货币以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不能随意变动,也有利于美国的扩张和建立货币金融霸权。因为当美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或发生通货膨胀而美元的币值下跌时,它对外汇率本来也应下跌,可是由于各国分担了维持美元对外汇率的责任,它们在美元汇率下跌时,不得不用本国货币大量购置美元。这固然使美元的汇率稳定下来,但确加剧的本国的通货膨胀。

第五、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还要求各国取削外汇管制。这也对美国的对外扩张有利。因为各国的外汇管制,实际上就是对外贸易的资本流通(输入和输出)的管制。当美国乘其它国家消弱的机会,大肆侵占各国的商品市场和投资市场。要求这些国家放弃外汇管制,这实际上是要求它们解除对美国进一步扩张的障碍。而由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信用制度危机的不断加深,美国的这一要求,未能完全实现。

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为美国的扩张展示了美好的前景。但是好景不长,从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开始,美国的国际收支年连出现逆差,美国的黄金储备大量外流,美元的国际地位开始削弱;不过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政治、经济实力占绝对优势,美元的霸权地位常能维持。

进入六十年代,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黄金的不断外流,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美元的国际信用严重动摇,终于导致了美元第一次危机的暴发。所为美元危机,主要是指美元对外汇价和国际信用的危机,其具体表现是: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市场信用下降,出一现大量的抛售美元,用美元兑换美国黄金和其它国家货币,从而使黄金价格上涨,美元对汇价下跌。

第一次美元爆发危机于1960年10月。当时美国正处在经济危机之中。美国的国际收支又发生了大量的逆差。美元信用降低,人们纷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伦敦黄金市场的金价一下涨到四十一点五美元一盎斯,高出黄金官价的百分之二十。为了平息抢购黄金的风潮,维持美元的对外汇价,美国不得不向英格兰银行提供黄金,以供应市场,最后总算免强度过了难关。

六十年代中期,在美国对印度支拉战争后,美国的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从此,美元危机便频繁爆发。从1968年到13年的6年中,美元危机爆发了九次。每次美元危机都要波及到其它货币,使它们也陷入危机之中。美元危机成了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市场混乱和动荡的根源。

1968年3月爆发了美元第二次危机。在这次美元危机中,抢购黄金的风朝非常猛烈。仅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美国的黄金储备就流失了十四亿美元。美国在也无法维持自由市场的黄金官价。被迫改行“黄金双价制”,就是在两种黄金市场上执行两种不同的黄金价格制度。一种是官价,仍然一盎斯黄金等到于三十五美元。只有在各国官方进行决算和各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兑换黄金时,才按照这一价格,但这种兑换必须通过美国同意才行。另一种是自由市场价格,美国以在不向自由市场供应黄金来维持那里的黄金官价,而是由自由市场的黄金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自由波动。从此,自由市场的黄金价格便与官方完全背离。在爆发美元危机、出现抢购黄金风潮时,黄金价格便猛烈上涨。由于自由市场黄价格远远高于官价,美元实际上以便相贬值。美元的霸权地位以经发生严重动摇。

1969年,美国爆发了第五次经济危机。接着,在11年,美国爆了从1839年以来的第一次对外贸易逆差。使其国际收支逆差达到一百二十亿美元。这样,在11年5月和7、8月,美元又接连爆发两次危机。美国黄金储备以大大减少,尚不够偿还短期对外负债的五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只好在11年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对内冻结工资和物价。对外是:(1)停止各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况换黄金;(2)对进口商品征百分十的附加税。停止各国用美元兑换黄金,是为了扭转美国国际收支状况,以稳定美元汇率。“新经济政策”宣布后,西方货币市场一遍混乱,除纽约和东京的外汇市场外,其它外汇市场纷纷关闭。美国的这种做法引起了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强烈不满和反对,纷纷要求美元贬值,并取削美元的特权地位。大多数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并进一步的加强了外汇的管制。

在这捉情况下,美国被迫同意贬值百分之七点八九,将黄金官价从每盎三十五美元提高到三十八美元;把国际货币基经组织关于汇率波动幅度的规定,从原来平均价上下百分之一,扩大为百分之二点二五;并立即取削百分之十的进口附加税。

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和战后第一次贬值,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以开始瓦解。一九七三年一月在又一次新的美元危机的猛烈冲击下,美国又再次将美元贬值百分之十。即将黄金官价由每盎斯三十八美元提高到四十点二二美元。但美元一直正式贬值并不能阻止美元危机的断续爆发。在国际货币金融市场接二连而三遭受美元危机的冲击下,除了许多国家继续执行流动汇制外,西欧共同市场六国决定执行“共同浮动”汇率制。所为“共同浮动”汇率制,就是指参加共同浮动的国家,它们的货币之间仍然保持固定汇率,各国有义务干予外汇市场,以维持它们之间的固定比价。在参加国各货币相互保持固定汇率的基础上,对美元和其它国家货币,则联合取联合浮动汇率。

由各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执行了单独浮动或共同浮动,战后长期执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就不在存在了。美元不断不能兑换黄金,而且还一再贬值,再加上固定汇率为各种浮动汇率所代替,这样以美元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就完全崩溃了。

以美元为中心的汇率瓦解后,美国一反常态,由原来支持固定汇率制转而反对继续执行固定汇率制,并竭力主张实行浮动汇率制。美国态度的变化是由于美元不断贬值,它以不能成为固定汇率制的中心,而美国又不愿其它国家的货币代替美元成为这种中心。在执行浮动汇率后,因为美国收支并未好转,美元汇率一再下浮,这对美国出口倒是有利,美国也就愿意维持这种局面。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后,美国又一反常态,主张黄金非“货币化”,即废止黄金的货币作用。美国这样主张,一方面是同它张浮动汇率制有关,因为实行黄金“非货币化”,各国货币都与黄金脱钩,货币汇率的变动就能由供求关系决定。另一方面,也与美国企业赖胀有关,因为实行黄金“非货币化”,它就可以不必要用黄金换回流到国外的几千亿美元了。其实,黄金“非货币化”的主张,不过是一种空想。在历次货币危机中,尽管人们抛售货币有所不同,但抢购黄金则是共同的。这也说明,人们并不相信日益贬值的货币,而且是只相信具有价值、作为货币商品的黄金。黄金的货币作用是不能被废除的。目前,黄金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储备总量额中仍占很大比重,就是证明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崩溃的主要原因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是按照美国制定的原则,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体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3年宣告结束。

历史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 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协商相贬值,动荡不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英美两国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构思和设计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分别提出了“怀特”和“凯恩斯”。“怀特”和“凯恩斯”同是以设立国际金融机构、稳定汇率、扩大国际贸易、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为目的,但运营方式不同。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实力得到稳固,双方于1944年4月达成了反映怀特的“关于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的专家共同声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关键人物是美国前财政部助理部长哈里·怀特,凭藉战后美国拥有全球叁分之二黄金储备和强大军事实力的大国地位,他力主强化美元地位的提议力挫英国代表团团长、经济学大师凯恩斯,“怀特”成为布雷顿森林会议最后通过决议的蓝本。

崩溃主因: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崩溃的根本原因,是这个制度本身存在着不可解脱的矛盾。在这种制度下,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一方面,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美元币值稳定,其它国家就会接受。而美元币值稳定,要求美国有足够的黄金储备,而且美国的国际收支必须保持顺差,从而使黄金不断流入美国而增加其黄金储备。否则,人们在国际支付中就不会接受美元。另一方面,全世界要获得充足的外汇储备,美国的国际收支就要保持大量逆差,否则全世界就会面临外汇储备短缺,国际流通渠道出现国际支付手段短缺。随着美国逆差的增大,美元的黄金保证会不断减少,美元将不断贬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美元短缺到美元泛滥,是这种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直接原因则在于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频繁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此消彼长,美元危机是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直接原因。第一,美国黄金储备减少。13年美国爆发了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黄金储备已从战后初期的245.6亿美元下降到110亿美元。没有充分的黄金储备作基础,严重地动摇了美元的信誉。第二,美国通货膨胀加剧。美国消费物价指数1960年为1.6%,10年上升到5.9%,14年又上升到11%,这给美元的汇价带来了冲击。第三,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增长,出口贸易的扩大,其国际收支由逆差转为顺差,美元和黄金储备增加。美国由于对外扩张和侵略战争,国际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美国资金大量外流,形成“美元过剩”(DollarGult)。这使美元汇率承受巨大的冲击和压力,不断出现下浮的波动。

美金和美元是不是不同的一个概念?

您好,美元与美金是同一个概念,没有根本性的区别。为什么会有美金说法,要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说起。\x0d\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因为此次会议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所以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x0d\ \x0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x0d\布雷顿森林体系\x0d\第一,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确认194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各国或中央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需协同美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x0d\第二,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x0d\第三,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x0d\ \x0d\所在那时拥有多少美金就等有拥有多少黄金,所以才会有美金的说法。\x0d\ \x0d\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3年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