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价税预算如何管理_资金预算原则
1.如何做好企业财务与预算
2.湖北省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3.资本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4.济南市人民实施《济南市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
5.资质代办:财税干货如何做好企业预算
6.预算执行的预算执行管理
如何做好企业财务与预算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如何做好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说明企业的资金应该如何获得,以及如何在各个生产要素和生产环节之间进行配置,实际上是企业事先编制的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的具体化。 一、财务预算内容 1.经营业务预算 经营预算作为下一个年度的业务的组成部分,一般由各个单个预算合并而成。它既可以用来协调企业的业务活动,又可以作为控制参数来测度企业的效率。 制定经营预算一般有以下步骤: (1)编制销售预算。这是预算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部分,因此,必须分析考察包括整体经济情况、行业情况、企业设备利用率、产品价格及成本费用等在内的大量因素。 (2)编制生产预算。通常企业的生产目标有两个:一是满足预算期内预期的销售需要。二是保证预算期末有足够的成品库存。生产预算就是说明如何实现这两个目标,同时指出两个目标各自的生产成本。 (3)将销售预算和生产预算进行合并,计算出企业的预期毛利水平。 2.现金业务预算 现金预算是企业在未来某个经营时期内现金的收支。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现金预算是以一个年度为周期编制的,再把年度预算分解成每个月的子预算。 现金预算主要用于确定企业短期资金的需求以及通过何种手段来满足这一需求。在确定企业短期资金需求的同时,也确定企业是否有短期资金盈余,后者往往可以用来进行有价证券投资。因此,企业的现金预算是企业短期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工具。与经营预算的功能相同,现金预算也可以用于控制和协调的目的。其制定步骤如下: (1)估算现金收入,现金收入直接取决于销售预测。 (2)确定现金支出,或者各种到期的现金支付。 (3)确定一个合适的月初现金平衡数。它通常取决于经营业务的性质、特点、税法、以及银行的有关规定。 3.资本业务预算 资本预算是企业在未来一年进行的各项资本投资项目的集中排列。资本项目投资通常是指超过一年以上的投资。有时,超过某一规定数额的资本项目投资将从资本预算中单列出来,作为重点项目处理。因此,企业的资本预算是对一系列投资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比较的结果。 二、财务预算步骤 1.制定 良好的预算建立在明确的业务和营销基础之上。没有,企业就丧失了方向。没有方向,预算就成了痴人说梦。 2.确立方向 作为的一部分,明确目标是预算程序中合理的、必不可少的一步。 3.初建设 预算的关键是建立合理的设。费用预算也应按各个分项的合理组成部分来计算。可变费用可能因销售活动而改变,管理费用可按某个合理模式计算。应该摒弃那种粗糙的预算基础,即将费用按一定比例增加,并平摊到全年中去,这对本年度晚些时候可能要做的分析毫无帮助。 4.预先预测 销售预测应先于成本和费用预算。因为商业和营销是建立在对不断扩展变化的市场设基础上的,所以应首先确定销售额。 5.成本预算 成本及费用预算是建立在按各自特征形成的合理设基础上的。除此以外,预算也直接受到销售水平和时机的影响。现金流量的预测很重要,但在预算过程中却常常被忽视。完成销售预测和成本及费用预算后,应马上进行现金流量的预测,这也是检验是否行得通的一部分。 6.例行总结 此步骤是将实际结果和预算结果加以比较。总结内容应包括销售预测、成本和费用预算以及现金流量的预测。不进行每月总结,就根本不是在做预算,而仅仅是将所做努力付之东流。只有通过检查各项数字,才能看出是否合理。 7.差额预算 解释预算差额会给每个人带来很多麻烦,因为在许多情况下,预算并没有一个合乎逻辑的设基础。这样,很难对高出预算的费用作出解释。真正的解释应建立在对实际支出(或收入)的各个组成部分与设基础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对照分析。运用这种方法,可以简捷迅速地找出产生差额的准确原因。如果以此为基点的原因清楚明了,那么,取行动也就相对容易多了。 8.调查研究 在有些情况下,预算总结不能解释差额产生的原因,因为进行总结的人员和部门(通常是财会方面的)并不知道问题的真正答案。此时,就应该开展调查,找出产生差额的具体原因。 9.相关措施 一旦调查结束,就应取某种措施。在问题仅出现在一个部门的情况下,修正措施的工作分派就很简单,但大多数情况下,问题涉及整个企业,那时就没人愿意负责解决问题了。因此,用行动解决问题的责任和权利就又一次落到了财务部门身上。
湖北省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条 根据湖北省人民令第53号《湖北省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规定,为切实有效地做好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把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落在实处,提高预算外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全省经济和各项事业快速、稳定、持续发展。根据《办法》第31条规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二条 全省境内(含中央驻鄂)各级各类下列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不论其预算管理方式如何,均适用本细则。
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含职能公司、企业下同);
二、社会团体、经济组织、学会、协会、基金会;
三、行政事业单位兴办第三产业经济实体;
四、国有企业、国有民营企业;
五、其它有预算外收入的单位等。第三条 预算外资金是指各单位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向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收取、或是在其经营收入中提留和安排使用的,不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项资金。主要包括:
(一)地方财政部门按现行财政体制,纳入地方财政统收统支的各项附加收入和按规定在国家预算以外集中的企业、事业单位的收入等。
(二)“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机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对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收取、提留和安排使用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资金;“各项经营服务性收入”包括:“进行工商、税务登记、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从事的有偿服务性收入;“经批准设立的各种专项基金”包括各种基金、集资、附加费等;上述以外的预算外资金均为“其它各种杂项收入”。
(三)各级企业主管部门提留使用的各种专项资金,是指企业主管部门向所属企事业单位提留、集中的各种专项资金,以及收取的各种管理费。
(四)国有企业单位留用的资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执行。
(五)上述项目以外的其他收入和专项资金,包括省财政代管的“三电办”集资收入、劳动部门“两项基金”、住房资金、移民经费、邮电集资和教育费附加等。第四条 发挥财政职能,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执行中央院和省有关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是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能。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做好预算外资金管理过程中,转变观念,健全财政管理职能,在管理措施上强化力度,更新手段;在管理方法上,依据预算外资金不同类型特点结合实际,实行规范化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要与、审计、物价、银行、税务、工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等部门密切配合。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共同做好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机构要认真执行预算外资金的各项政策、法规,对本单位内设机构财务实行统一领导,管好用好本单位的预算外资金。第五条 对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原则。各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全额缴存同级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的“财政专户”,其支出由财政部门核拨,单位按规定范围使用。第六条 财政部门对预算外资金实行统一管理,不得改变其资金的使用权和资金性质。对于单位各项预算外资金,任何部门不得平调或挪作他用。第七条 各单位预算外资金实行财政专户储存,纳入同级财政部门统一管理,中央和省在汉的单位,由省财政厅统一管理,中央和省在各地单位,由当地财政统一管理。第八条 国有企业预算外资金管理与监督,对于国有企业预算外资金实行宏观管理,统计分析,政策引导,可不纳入财政专户储存。对于企业(集团)内部单位(如:机关、学校、医院)收取预算外资金(非经营收入)时,除统一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收费票据外,非经营收入形成的预算外资金纳入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实行财政专户储存。第九条 省以下地方和部门原则不得增设预算外资金项目,确需增设预算外资金具体项目的必须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查,并逐级上报财政部门批准。重大项目报经省审批。第十条 各单位预算外资金按如下办法实行财政专户储存。
一、对事业性收费和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实行全额专户储存。
二、对经营服务性收费的独立核算单位,其经营服务性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后储存。
三、各单位的预算外资金由其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纳入财政专户储存。
四、独立核算(二、)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与储存,由其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协调确定。
资本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问题的提出
资本预算是企业(或企业集团)优化配置的一项重要议题。在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看来,它与业务预算、财务预算一起共同构成全面预算体系。如何在企业内部有效地分配有限的资本也就成为企业战略和管理会计等所关注的重点,西方资本预算理论体系可简要地概括如下:
(1)分配标准。它以是否有利于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资本分配主要标准。它定企业是由各种不同投资项目构成的组合,未来收益最大化的项目必将直接增加公司价值.
在这里,项目收益有以下主要特性:
第一,它是超过资本成本(贴现率或者称之为投资者的必要报酬率)后的项目净收益;
第二,项目收益流以现金净流量方式来表达,它是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现在价值,不直接等同于会计利润;
第三,项目净收益(或者直接称为项目净现值)具有可加性,即不同项目价值可以直接相加;
第四,项目收益是T=0时对未来项目价值的一种判断,是一种预测收益,因此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2)分配技术方法。项目选择技术方法主要有现金流量贴现法和非贴现法两大类,尽管在资本分配实践中,一些简单而实用的非贴现法,如回收期法得到广泛运用(Did F Scott,Jr.和J.William Petty,),但理论上已经证明现金流量贴现法中净现值法(NPV)是最没有“决策风险”的方法,净现值等同于公司价值,净现值大于零的项目也必然增加公司价值。
(3)项目风险调整及贴现率确定。净现值法下的贴现率确定成为项目决策的关键变量。
由于:第一,拟进行的资本支出项目与企业现在的经营项目间可能存在风险不一致的情况;
第二,未来预测风险的存在,如未来现金流量预测的不确定性、税收与折旧政策、通货膨胀因素、资本市场的系统风险等等,因此,需要对项目风险进行考虑,并用一定方法进行风险调整。风险调整以确定贴现率时,决策者最为关注的是项目风险与现存企业风险间的关系。如果项目与企业间属于同一行业或产业,则项目风险即为企业现有风险,企业现时贴现率可直接被利用;如果项目与企业现有经营不相关,理论上要求按可比的其他企业风险来确定贴现率,这一贴现率可能会高于或低于现时企业所用贴现率,这种做法以“项目独立承担自身风险”为前提定。但问题是,项目并不独立,企业是由项目构成的组合,单一项目失败风险仍然由企业这一项目组合体来承担。因此在理论上要求,第一,必须按照企业组合投资风险所确定的贴现率来对未来项目现金流进行贴现;
第三,相对较为稳健的做法应提倡以项目风险与企业风险孰高原则来确定贴现率(1)。
(4)优化配置技术。在出现相互独立的多项目的情况下,管理会计应用了数学上的线性规划法,来规划组合多项目间的资本分配,以期选择出NPV总额最大的项目组合。
不难看出,西方资本预算是以优化资本配置技术为中心的,这套体系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始终围绕价值最大化目标;第二,强调风险与收益间的关系,并以此为来处确定理贴现率;第三,关键强调资本预算的决策技术层面,强调决策技术对最终立项决策的财务支持性;第四,资本预算并不直接参与项目资本支出的实际运作与控制;等等。
但是,在我们看来,资本预算不能仅从财务技术层面来归纳。因为当我们在强调预算管理是一个控制系统的同时,另一方面又认为资本预算只是一种决策技术和财务规划,在理论和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从实践看,如果只侧重强调资本预算的决策技术,也不利于预算控制功能的发挥。那么,资本预算作为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在主流意识一直强调其技术属性而没有过多地强调其管理与控制属性?可能的解释有两条:(1)西方理论界对管理会计的目标定位上的偏差,在主流上它们均将管理会计定位于决策支持系统,而不是一个真正的管理系统。近年来,理论界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将管理会计重新定位于决策与控制系统,而不再仅限于决策支持(Keith A.Rusell等,1999)。这种定位的改变主要来自于实践对理论的冲击。(2)与资本预算过程所涉及各阶段的难易程度相关。在西方企业界和学界看来(Did F Scott,Jr.和J.William Petty,),资本预算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或阶段,按难易先后顺序可排列为:项目定义与现金流估算、项目实施与审计、项目分析与项目选择。其中,项目定义是作为经营战略的核心内容,它并不属于管理会计人员所涉及的范畴,管理会计师们就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精力放在对现金流估算与讨论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上世纪80年代前的管理会计教科书,其技术主义倾向非常明显,对现金流估算方法的介绍不厌其烦就是明证。理论上的倚轻倚重,直接导致对项目资本预算其他控制功能的忽略。
我们认为,资本预算管理体系必须重新构建,资本预算及其制度应当成为项目筛选、资本筹划、资本支出控制、资本预算责任等的制度装置,它是一种管理机制。
二、资本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
目前,无论是理论还是实务界都在强化预算管理的作用。预算管理首先是置于公司治理背景下的一种全方位的行为管理,它涉及到预算权限的划分与预算责任的落实;其次它是一种全员参与式的管理,预算管理不等于财务部门管理;最后,预算管理是一种机制,它能做到责任、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将预算约束与预算激励对等地运用各预算主体之中(王斌,1999)。我们认为,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机制绝不只是针对经营活动及经营预算而言的,资本预算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被排斥在控制体系之外,资本预算管理也不可能单纯地表现为单一决策技术,而应当是一个管理体系。该体系至少由资本预算管理目标、资本预算战略、资本预算核心体系和资本预算实施条件与环境四大部分组成。
(一)资本预算管理目标
在我们看来,资本预算管理是从价值管理与行为管理两方面对资本支出在不同项目间进行分配、规划与控制的一种管理行为。它至少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通过确定资本分配原则,并借助于资本分配决策技术,来选择出有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项目或项目组合;(2)强化对资本支出过程的预算控制,包括支出过程的时间控制与支出结构控制;(3)为了保证资本支出的落实,通过预算技术来规划资本筹集,包括时间安排与总量安排;(4)参与对资本支出过程的反馈与调整控制;(5)通过加强对支出的事后评价与审计,来强化资本预算责任人的经济责任,保证支出的有效性。
(二)资本预算战略与企业战略
资本预算用于规划和控制资本支出,必须将企业战略引人预算分配之中。从公司战略角度,它需要考虑不同的战略类型及相关因素分析对资本支出预算的影响,如市场竞争程度、规模经济、战略类型(如产品差异化型和成本领先型)、政策等与项目选择间的关系(AlanC.Shapiro,1985)。任何项目支出都必须有助于公司长远利益,有利于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它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从财务可行性上,要通过战略分析来达到项目收益和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如独立项目的净现值最大或互补项目间的互补效益最大化;第二,从产品、区域市场定位角度,要通过战略分析,选择出有利于市场整体效应最大化的项目,尽管这些项目在一时还不能形成真正的盈利,或者从财务可行性判断上是应予否决的。因此,企业战略导向应当成为资本预算的重要基础,没有战略导向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资本支出(2)。
(三)资本预算管理的核心体系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并服务于公司战略,必须建立全方位的资本预算管理体系。我们认为,这一体系应由以下环节构成:
1.资本分配权的划分。资本支出属于企业重大决策行为,因此如何就资本分配权限在不同的行为主体间的分配和制衡,是保证资本支出决策有效的前提。一般来讲,企业决策权限分配的依据是组织中的科层关系,高层拥有比低层更多的决策权力。有两种权力模式,即集权与分权。从经济逻辑看,在对待资本支出决策权分配时,无论是集权或是分权,主要考虑决策成本或信息成本(詹森和麦克林1999;Sad & Stiglitz,1986;Hart & Moore,1999;Radner,1993)。完全集权式的资本支出决策会由于总部信息不充分而产生大量的决策成本(经济学将其称为信息租金,information rent),如决策失误的机会损失等,而完全分权式的资本支出决策会由于中低层与高层及企业目标不一致而造成决策成本或剩余损失,如基层资本支出预算规模的“宽打窄用”等。因此在理论上存在这两者均衡的最佳点,在这一点上使总决策成本最低。
但上述理论模式过于抽象。实际管理中,我们主要根据影响资本支出决策权的因素来考虑(3)。
我国公司治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一些上市公司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建立起了有关投资决策权限划分的基本标准(4)。投资决策权限的划分及其决策程序科学化,为资本预算管理提供了较好的制度依据和基础。
2.资本分配标准(财务决策)与战略导向。从财务可行性上,资本分配标准的关键取决于贴现率的确定,企业选择适宜的贴现率是一种自主行为,它不应当是统一的。从技术上看,行业标准或风险调整后的必要投资收益率是确定贴现率的主要依据。但是,任何投资都具有战略导向,因此经营战略及影响因素必须成为资本分配的重要依据,尽管它是非财务性的,但有时却是压倒一切的(5)。如果将单一企业资本预算放在大型集团的框架范围内来研究,则问题更为复杂。对于大型企业集团而言,各子公司对总部资本投入的“争夺”会形成集团内部资本分配市场,其分配依据视不同集团业务类型改变而改变,纯粹投股型企业集团总部会按照市场的标准来选择项目,而产业型企业集团(如纵向一体化或横向一体化)则主要根据战略导向来排定各子公司资本投入金额和优先次序(王斌,2001)。
3.资本支出预算编制。项目决策后,资本预算的主要问题是编制真正具有控制性的支出预算。从编制技术来看,它是在分析项目所需的各项耗费之后,将土建、安装等分开列示,而且要求列出所有项目的明细和时间进度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施工过程的资本支出额和时间上的监控。资本预算编制不应割裂它与年度现金流量预算的关系,事实上,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三者的关联,决定了全面预算的逻辑关系。由于不同项目所涉及的资本支出活动不同,因此,具体的编制方法和表格体系也不相同。但这些预算表格所发挥的控制功能是一样的。另外,如何解决预算编制中的多项目和跨期项目编制问题,是资本预算编制的核心问题之一。
4.筹资预算。资本预算离不开筹资安排,筹资预算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资本筹集方式,二是资本需要总量及时间安排。在逻辑上,项目投资总额并不等于对外筹资总额,对外筹资总额是投资总额减去部分内源性资金(如其他营业性现金流入量、项目折旧或利润再投资等)后的净额,因此预算的作用就在于事先明确项目的对外筹资总量,从而使筹资行为在事先规划的过程中为投资服务;另外,项目交错对外源性资本需要量的影响也很大,有时B项目所需之资本投入来自于A项目试运行所产生的现金流。筹资预算工作的目的就在于事前规划,其目标在于不因预算提前安排而形成资本闲置浪费,或者因安排滞后而延误工期。
5.资本预算的执行与调控。编制出的资本支出预算只是项目投资概算,它必须成为监控项目进度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预算的控制功能。当然,由于市场变化,很多投入品的价格也会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考虑对某些预算项目进行必须的调整,包括项目内调整和对整个资本支出项目的预算追加。按预算管理的逻辑,任何预算目标的调整与追求,都必须置于一定的程序并行使有效的决策,资本预算的调整与追加也不例外。
6.资本预算支出反馈与事中评价。一项成功的投资需要对项目进行持续地监控及审查,项目选择及其预算编制仅仅是资本预算发挥其应有功效的一个开端。如果没有预算反馈和事中评价,资本预算管理的作用将会大打折扣。事实上,反馈系统的建立有助于项目控制,包括项目内的预算支出控制和项目外项目的控制(6)。如何将反馈与事中评价落到实处?为此需要建立起资本预算管理中的责任会计体系,即,针对某一预算主体设置责任控制中心,该中心并不是通常所说的利润中心、成本费用中心或投资中心,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资本支出中心,该中心的责任就在于按照责任预算的数量与范围正确地安排资本投入,保证所支出的资本是在预算控制范围之内的,所支出的资本是按照既定用途投入的,其最终目标是保证实际支出总额在符合工程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不超过原来的预算控制线。为此,财务部门应强化对工程预决算管理,规范账户核算内容与程序,并建立相应的报告制度。
7.资本支出预算的项目审计。资本预算管理效果的好坏需要通过事中过程监控与事后项目审计来评价,事中控制是为了保证项目进度及资本支出的合理性,事后审计则是对责任预算主体进行评价的重要环节,离开事中监控与事后审计,资本预算无法从管理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资本预算中的项目审计不仅要介入到事中或事后,而且还要介入到事前,即建立一套有关项目资本支出预算的审计系统,包括事前经济效益审计、项目建设中的各类建设合同审计和事后决算前项目工程审计。工程没有经过审计,就不能办理工程决算和转为固定资产的手续;同样,没有审计,不能任意划转材料购和工程资金。资本预算管理中审计功能,比任何其他预算形式下的管理,其发挥的作用都大(7)。从上述对项目审计的范围与定义可以看出,项目审计并不完全等于西方的项目事后审计,西方的项目事后审计强调对预算设进行检讨与评价,而我们在这里强调的项目审计则是全方位的。
上述只是对资本预算管理过程进行简单的描述。我们认为,必须将资本预算纳入企业正常预算管理的轨道,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预算在资本支出中控制作用。
(四)资本预算管理的环境与条件
从资本预算运行环境看,我们认为有三个主要问题必须解决:一是公司治理与预算权限划分问题;二是具体实施中的行为规范问题(8);三是资本预算执行与责任考评制度,即明确项目预算的责任人,并对其行为进行量化考核。为此,需要明确资本预算决策人和执行人的责任,并建立相应的问责制度,回答诸如:(1)谁将对项目可行性进行最后的审批和决策?(2)谁拥有权力对已经通过的资本支出预算进行调整和修正?(3)谁将对资本预算的实际效果进行考核?(4)如何在组织内部确定相应的投资和责任主体?(5)如何确定资本预算的管理责任控制体系?(6)如何形成内部资本支出的责任会计体系与责任报告体系?即谁对报告的真实性负责、谁来接受责任报告、谁来评价报告等;(7)如何将资本支出预算与责任主体的业绩挂钩?(8)如何评价资本支出责任中心的管理业绩?等等一系列问题。
三、如何强化我国企业的资本预算管理,应该说,我国目前各种不同的企业,在新项目上马之时都已经进行不同程度的可行性研究,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进步。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部分可行性研究等同于“可批性”研究;(2)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法与技术应用不成熟;(3)项目上马后的资本实际支出总额往往高出资本预算总额很多;(4)大量“三边”工程存在,即边设计、边施工、边审批,没有正常的决策程序与资本预算规则,也谈不上预算对资本支出的实际控制;(5)项目资本普遍存在被挪用的现象;(6)一些企业在进行大型成套项目或设备投资的同时,还搞了一些预算外的小项目和非正常设备开支;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在我们看来,既有体制问题(9),也有内部管理问题。但是,我们同时认为内部管理问题是核心、是关键。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就在于真正建立起预算管理与控制体系,将资本预算作为一项专门预算应用于企业之中,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
要真正使资本预算管理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以下问题:(1)树立起服务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管理、决策理念。为此,一方面需要公司治理、公司管理角度来理清资本预算的最高目标是为了公司价值增值,对股东负责应当成为资本预算管理的最高准则;另一方面也需要股东积极参与对公司项目选择、决策与执行的监督之中,对于那些没有列入规划的项目、或者更改其资本用途的项目、或者未按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决议任意扩大或减少支出的项目,实施必要的质询与监督;(2)企业要真正建立完善的对外披露制度,对重大项目的上马与下马等,都要以董事会公告方式对外披露;(3)从企业内部管理角度,要真正建立起严格的资本预算管理制度,做到预算制订、审批、下达执行、修订、报告、评价与考核等过程的规范化,并强化制度的可操作性和预算对责任主体行为的硬约束。该项制度应当由董事会来制订和解释,其他管理主体都只是执行主体,无权对此修改;(4)强化对资本支出预算的业绩评价功能,确定超过预算数的可容忍范围(如10%)。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s://bid.lcyff/#/?source=bdzd
济南市人民实施《济南市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增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充分发挥预算外资金的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和《济南市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预算外资金的收支、管理和监督。第三条 市、县(市)、区、乡(镇)财政部门是本级预算外资金管理的主管部门。
银行、、审计、物价、税务、监察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财政部门,做好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工作。第四条 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预算外资金归本级人民所有,预算外资金的征收单位(以下简称征收单位)必须将预算外资金全额缴存同级财政专户管理,由财政部门按同级人民批准的收支统筹安排使用。第五条 预算外资金的范围包括下列内容:
(一)未纳入财政预算的各项附加收入和专项资金;
(二)未纳入财政预算的各项基金、专项事业性收费;
(三)按规定暂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管理性、性、证照性等行政性收费及各项事业性收费;
(四)主管部门从所属单位集中的上缴资金和收取、提取留用的资金;
(五)专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部和党政机关兴办的经济实体向财政或主管部门上缴的税后利润及分红、分成收入;
(六)用于乡镇开支的乡自筹和乡统筹资金;
(七)其他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
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等以信誉强制建立的社会公积金,在国家财政没有建立相应预算管理制度以前,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第六条 征收单位原则上只准开立一个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支出帐户。人民银行应当凭财政部门批准开立预算外资金帐户的证明,办理批准手续,并将指定的银行定期转告财政部门。
本规定发布之前,已开立预算外资金帐户的单位必须将帐户书面报告财政部门和人民银行。第七条 征收单位必须按财政部门核定的缴款时限填写“预算外资金专户交款书”,将收费全额及往来款项缴存财政部门指定专户。未按规定缴存财政专户的,由财政部门使用银行“特种转帐凭证”,通过有关银行直接划转。第八条 征收单位应当按规定的收费项目、标准足额收取,不得擅自减免或者增加。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九条 征收单位应于每年十一月底前,编制下年度预算外资金收支,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财政部门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结合预算内资金拨款,编制年度预算外资金收支总,报同级批准后执行。第十条 征收单位应当根据财政、物价部门核定的预算外资金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本单位的业务量逐项进行测算、编制年度收入;按规定的定员、定额、开支标准等分别工资类、业务费类、公务费类编制年度经常性支出;根据本单位事业发展编制年度建设性支出。第十一条 财政部门对征收单位预算外资金收支进行审核、汇总,按收入项目编制年度预算外资金收入总;按定员、定额、开支标准编制年度预算外资金经常性支出总;根据批准的事业发展规划和编制年度预算外资金建设性支出总。第十二条 各级财政部门原则上要根据征收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情况保证其正常经费支出。征收单位用于事业发展和建设性支出的专项经费,必须按经批准的年度预算外资金收支执行。确需调整收支的,应当报财政部门专项审批,重大调整报批准。第十三条 征收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外资金收支填报按季分月支出表,由财政部门审核后按、进度拨付。
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单位必须按《会计法》等有关规定,定期向财政部门报送预算外资金收支及会计报表。第十四条 各级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每年从本级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中(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等社会公积金除外)集中一定数量的资金,统筹安排使用。市直基金(含专项事业性收费)按20%,其他预算外资金按5%统筹。各县(市)区、乡(镇)人民根据本地实际确定适当统筹比例。
统筹安排使用的预算外资金,应当编制年度支出使用,由财政部门制定具体的资金投放、使用、收回办法,经批准后实施。
资质代办:财税干货如何做好企业预算
目前对于很多企业做财务企业预算是给比较困难的项目,很多企业的预算都是到点儿再算,完全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项目可言,那么怎么做好企业的预算呢,看看大神分享的企业预算到底该怎么做才好。
销售预算:由客户提供,由做销售支持的同事判断调整,基本上每个星期更新。
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根据销售收入、生产和投资战略预估,每月更新一次。
员工招聘:由HC根据生产部门的生产以及其他部门的用工需求预估,每周更新一次。
盈利预算:由财务部专人根据历史数据、销售预算、固定资产投资预算还有招聘更新,有每周、每月、每个季度和年度更新几种方式。
资金需求预算:由财务部管理资金的人员根据以上四个预算以及目前的资金状况预估。
那么针对每个管理报表的科目,应该怎么预测呢?
销售收入:如前文所述,销售收入由客户提供,公司内部销售人员根据专业判断调整。
直接材料以及相关运费:一般的大型制造业,每个子产品都有单位标准成本的。我一般都是先用单位标准成本去计算直接材料,然后再根据前三个月的历史材料比率去调整。
直接人工和间接人工:用工需求已经由HR提供,各个工种的工资数据也应该问HR提供,人员变动的人工变动就可以计算出来;需要特别考虑的事项:国定节日加班工资、每年公司增减薪酬、当地每年最低工资调整、社保政策变动调整、住房公积金调整、季度奖和年终奖政策的变动、职工的变化等,这些数据部分财务部可以自己预估,部分需要HR部门提供。
折旧:固定资产投资预测已经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去预测,在预估折旧的时候,应该把提完折旧的固定资产还有公司间transfer的固定资产引起的折旧变动考虑进去。在预估的过程中,也应该把固定资产开始计提折旧的时点考虑进去。比如造一个新厂房,虽然我们一直在投入资本,但是不能计提折旧呀,要等到竣工结算达到可使用状态才能考虑折旧。
制造费用:一般根据历史数据去预测,但是也要考虑特殊调整项目。比如电费单价下跌、新产品导入需要准备跟以前不同的工具备件、工厂每几年一次的大维修、客户的特殊要求等。
基于上述所说,财务人员编制预算的基本思路是基于对本公司的业务以及运营有一定的理解的基础上,用报表的形式反映企业未来的运营状况。
代理记账多少钱?找曼德企服放心,公司代办安全高效,税务顾问专业,曼德企服一站式服务专家。
预算执行的预算执行管理
预算执行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算实施的关键环节。预算执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各项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公共服务水平和财政管理水平。
近年来,按照建立中国特色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我国的预算执行管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步构建起中国特色现代财政国库管理体系,涵盖了国库集中收付、国库现金管理、购管理、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会计核算管理以及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等诸多方面,并形成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为加强和完善财政管理、贯彻落实财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提供了有效手段和坚强保障。 2001年3月,我国正式开始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改革传统的财政资金银行账户管理体系和资金缴拨方式,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财政资金运行机制。财政资金运行过程通过电子化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有效提高了预算执行透明度,强化了预算监督。
截至2008年底,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方面,所有中央部门及所属12000多个基层预算单位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地方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单列市本级,300多个地市,1900多个县(区),超过28万个基层预算单位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改革的资金范围已由一般预算资金扩大到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性基金、预算外资金等。在收入收缴改革方面,有非税收入的中央部门均纳入改革范围,近60个中央部门已正式实施改革。地方绝大多数省份的省本级、近200个地市、1000多个县(区)、超过18万个执收单位实施了非税收入收缴改革,改革的资金范围已扩大到行政事业性收费、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公益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八大类。 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购依法制定的集中购目录以内的或者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1996年,我国开始进行购制度改革试点。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购法》正式实施,标志着购制度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目前,我国购制度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一是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提高。购规模由2002年的1009.6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4660.9亿元,2002-2007年我国购资金年节约率在11%左右,累计节约财政资金约1900多亿元。二是购法律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初步建立了以购法为统领的购法律制度体系。三是购管分离成效明显,初步建立了购管理机构统一监督管理下的集中购机构和购单位具体操作执行的购管理体制。四是购政策功能取得重大突破,在促进节能环保、自主创新,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五是集中购工作逐步加强,形成了以集中购为主要形式的购格局。六是依法购水平全面提升,公开透明的购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七是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在促进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八是通过开展全国购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在强化监管、规范操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九是全国购信息化建设工作步伐加快,全国电子化购管理交易系统建设开始启动。 国库现金管理是指财政部门代表在确保国库支付需要和国库现金安全的前提下,有效管理国库现金以降低筹资成本和获取投资收益的一系列财政管理活动。经院批准,2006年我国正式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工作。
目前,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工作主要针对中央国库现金,取两种相对安全的操作方式即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和买回国债,提高了国库资金使用效益,并在与国债管理有效结合以及促进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规范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和财政资金专户管理,是推进预算管理和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是强化资金监管和确保资金安全运行的根本性措施,也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
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2001年,中央和地方分别建立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制度。近年来,通过健全账户管理规章制度,规范账户审批管理,建立账户年检管理制度,完善账户管理信息系统,强化账户日常监管等措施,基本实现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规范化和长效化管理。
财政资金专户管理。财政资金专户是指各级财政部门为核算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在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开设的资金账户。为加强对财政资金专户的管理和监督,财政部门建立了财政资金专户管理档案制度和年度报告制度,对各类财政资金专户实施动态管理。目前,财政资金专户已基本实现规范化管理。 一是完善国库集中收付管理体系,健全预算执行管理机制。二是深化购制度改革,健全购管理体系。三是建立国库现金管理制度,提高科学理财水平。四是推进会计改革,建立会计管理体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