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买回家的鱼有“柴油味”,是怎么回事?能不能吃?

2.谁能告诉我油价下降后闹柴油荒 司机没油加民营油站无油卖的感想

3.车企价格战,二手车商“中枪”先倒下

4.为什么汽油不缺,柴油缺紧缺

5.温州市石油贸易公司怎么样?

买回家的鱼有“柴油味”,是怎么回事?能不能吃?

今天温州柴油价格查询_温州今日柴油价格多少钱一升

有些时候,我们从菜市场买回来的鱼,有一股“柴油味”,它到底是什么原因?能不能吃?

“柴油味”形成的原因

鱼类身上的柴油味的来源主要有3点工业废水、水面船只漏油、人为添加,为什么会出现这3种情况。

1)、工业废水

化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穿的衣服,我们平时生活中的工具,都是石油提炼物。

而化工产生的废水,一般含有各种工业用油,直接被排入河道。

河道内的水质受到污染,鱼类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身上也就沾染了这些味道。

在钓鱼的时候,在一些市区河道,经常钓到一些鱼类有浓重的柴油味。

特别是大个体鱼类,鱼类的个体越大,它们生长的时间越长,身上的柴油味就越重。

另外有些养殖场的水有可能是河水,养殖的过程中没有发现河水受到污染,把这些水添加到养殖池内。

长时间使用这些被污染的水,也可能造成鱼类有异味。工业废水是造成鱼类身上柴油味的主要原因之一。

2)、船只漏油

虽然在船上工作的时间比较短,但是也了解一点点,船只有时候会少量漏油。

有时候是修理船只,有时候是保养船身上的油漆。

保养船只,或者给船身刷油漆的时候,油漆滴落水中,造成水质污染。

不过这种污染比较轻微,对于水体的污染并不大。

3)、人为添加

人为添加也是造成鱼类身上有柴油味的一个原因,首先这个添加并不是运输途中。

鱼类在长途运输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售卖的时候活性很差。

想让鱼类短时间内“回光返照”,有些不良商贩就在卖鱼的时候添加柴油。

《温州晚报》报导:詹先生反映,称他近期两次吃到“柴油鱼”,记者前往调查。

据詹先生称“我买了一条8斤重的白鲢,只要50多元,看起来活蹦乱跳的。”詹先生把活鱼提回家,发现这条白鲢已经“一动不动”。詹先生切下半条白鲢和豆腐一起炖给家人吃,“我们吃出很重的柴油味,差点吐出来,整锅鱼都倒掉了。

“那个鱼摊老板说,这些鱼一点柴油都不加是不可能的,但他可以赔我一条‘保证没加过柴油的鲤鱼’,他把赔来的鲤鱼带回家红烧,加了辣椒大蒜后,还是吃出很重的柴油味,火冒三丈的詹先生赶去找鱼贩,对方也不知去向。

那么售卖鱼的时候加入柴油的原理是什么呢?主要是让鱼类“垂死挣扎”。

柴油的密度比水小,能够漂浮在水面,阻止水体的氧气交换,造成水体内氧气稀少。

氧气稀少的时候鱼类在水内不停的游动,甚至冒出水面呼吸氧气,这就造成一种假象,鱼儿“十分鲜活”。

添加柴油后,能够让鱼类短时时间“满血复活”,活蹦乱跳,但是过了这几十分钟时间,鱼类就宣告彻底死亡。

这3种方式都能造成鱼类含有“柴油味”,特别是第一条,是造成鱼类含有柴油味的主要原因,特别在一些南方河道,里面生长的鱼类柴油味十分严重。

柴油味有没有害处?

鱼类的身上有柴油味,是水体受到化工污染或者其它污染导致。鱼类长期在这种水域内生存,身上沾染柴油味。

但是这个污染源并不是柴油,有可能是石油的提取物,或者水域内重金属超标等,并不单单是柴油的味道。

所谓的柴油味其实就是芳烃中苯的气味,这个气味在日常中很多东西都有,比如:塑料制品及其生产过程中(或者炼油厂、加油站)的污水都会含有这一类物质,含有"柴油"味的鱼很可能是在污水或不洁的水中生长的油厂。

苯酚常温下无色、无味,但有毒、有腐蚀性。石油化工废液,如废弃或泄漏的汽油、煤油、柴油等,常含有苯酚成份,这些污染物一旦排入水体,长期生长在其中的鱼类,就会带有柴油味。

从这里不难看出,鱼类身上所谓的柴油味不过是沾染化工废弃物罢了,那么这些被污染的鱼类可以吃吗?

能不能吃也是看人的,有的人舍不得丢弃,有些人发现后就丢弃,建议别吃,因为毕竟是污染的鱼类。

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也就算了,知道的话还是不要吃了。

谁能告诉我油价下降后闹柴油荒 司机没油加民营油站无油卖的感想

成品油价格刚刚下调,油荒就如约而至。“一降价就油荒”的恶性循环再次在这个秋末上演。

自10月9日下调油价以来,有过万民营加油站面临柴油断油问题。浙江、内蒙古、福建、四川等多地的加油站出现限购柴油或无油可加的现象,民营加油站更是因此抱怨声连连。

过万民营加油站断油

或再现油荒

近几年来,“油荒”的问题爆发的可谓频繁,其中第三季度末到第四季度秋收秋种的季节正是油荒的高发时期。今年的冬天可能会面临新一轮油荒危机,目前部分地方的民营油站已经开始闹油荒。成品油下降仅仅一周之后,便又见“油荒”。

日前,在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2011年年会上,来自浙江、内蒙古、福建、四川等地的民营会员企业都表示无法从从中石油(9.74,0.00,0.00%)、中石化进货柴油。

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告诉《证券日报(微博)》记者,目前全国有44005家民营加油站,其中,过万加油站面临柴油断油问题,这些加油站集中在四川、内蒙古、浙江温州等地;这些加油站在批发市场上,难以以国家规定的批发限价买到柴油,只能买到按最高零售限价甚至更高价格销售的柴油。

中石化有关销售人士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要首先保证自己的加油站柴油供应,民营加油站是企业,中石化也是企业,我们是要保障市场供应的,没有保证民营加油站供油的责任。

而对中石化这一说法,相关专家也纷纷表示了不满。

“中石化这样说明显违背了新36条。油源是国家的,不是个人的,给了两大油企,扶植和发展民营企业是他们的责任。而不应该依仗垄断来制造油荒。”赵友山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也表示,中石化这个说法不对,民营加油站个数超45%,不保如何保证市场供应?

“民营加油站主要市场是农村等偏远地区,两大油企不愿意占据的市场,如果两大油企不给油,民营企业撂挑子的话,农村等偏远地区的的柴油供应保证不了,对农业发展相当不利。”赵友山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加油站95571家,其中民营加油站44005家,约占全国总数的46%。民营企业销售石油总量约占我国石油消耗量的1/3,民营石油企业仓储能力3000万吨,码头吞吐量在2500万吨;石油批发和零售行业从业人员达100多万,民营石油企业每年上缴国家税收600多亿元。

赵友山指出,此外,民营加油站的困境主要就是油源,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渠道,地方小油厂根本保证不了其能有稳定的油源。

两大石油巨头惜售

民企高价拿油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从10月9日零时起下调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格,汽柴油均下调300元/吨,大约每升分别降0.22元、0.26元。此次成品油价调整系16个月来首次下调。

民营油企却表示,虽然油价下降了,但民营油企却遭到了两大石油巨头的“断油”,通过非正常途径获得的油品供应却比油价下调前还要高。

由于国内油价下调,再加上国际油价在最近一周出现强劲反弹趋势,因此两大油企因利润收窄和预期油价上涨而采取惜售。

此外,息旺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日前,国内0#柴油批发均价为8332元/吨,而通过计算后,全国零售均价为8230元/吨,批发价格较零售价格每吨高出超过100元。

批零倒挂的现象也使得两大石油巨头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资源,有一些停批或者控量的措施都可能导致市场上油紧张的情况。

有评论指出,两大油企“断油”目的很显然,一是制造新一轮的“油荒”,向发改委说不,向全国人民“逼宫”请愿,最终恢复曾经的高油价(目前的油价尽管仍然很高,但相对于降价前毕竟要低一些);二是联手扼杀民营油企,然后直接插手用油企业,最终彻底取代民营油企,进一步强化自己在成品油行业的垄断地位。

“两大油企不愿意对民营企业供油,是因为对日前油价下降不满造成。每年秋收秋种季节闹油荒实际上都是人为原因。”赵友山说,国家应该尽快批准民营企业进口成品油。

“成品油产业链垄断加政府定价,如果政策上不有意识、实质性留给民营加油站的生存发展空间,民营被国有油企挤出去只是时间问题。”林伯强说,与国际市场油价、国内供求关系同时“背离”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导致“一降价就油荒”的主要原因。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陈炳才也表示,导致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成品油的调价机制不顺,体制和制度问题。中石化和中石油的石油、成品油进口垄断,是因为政策赋予他们进口垄断权,因此,根本的问题和出路在于放开石油、成品油的进口垄断,允许所有企业进口石油和成品油。也正因为石油进口的政策不公平,导致很多企业想在境外投资石油产业,也无法把石油进口到国内。

车企价格战,二手车商“中枪”先倒下

车企价格战,二手车商“中枪”先倒下

连续两年,二手燃油车经历“倒春寒”。

2023年3月,随着东风雪铁龙C6一夜之间降价9万,不少燃油车企加入价格战,甚至让一些车型新车、二手车价格出现倒挂。而在此之前,国内汽柴油价格因为涨价一直处于高位,导致燃油车车主直呼开不起车、要换电车,二手燃油车生意开启艰难模式。极端行情,又压到了二手车商身上。

在浙江温州二手车市场,一些老牌车行已现颓势,被认为“很难撑过今年”。一位二手车商吐槽,“比炒股还刺激,做了20多年二手车从没碰到这样的行情。”

几家欢乐几家愁,在二手燃油车店被迫关门歇业时,专营新能源车的店面接盘油车让出的地盘。“油转电”的关键转折点,不仅考验车企,更考验“草根”二手车商的生存智慧。

二手燃油车“跳楼”行情:一天一个价

温州二手车市场及马路对面的车立方,是浙南地区最大的二手车交易市场。今年2月,随着疫情结束、消费复苏,二手车市场迎来一波“小阳春”,原以为被压抑了三年的行情就此反转,没想到却在新车降价的降维打击下,又经历了“倒春寒”。

在偌大的二手车市场内,密密麻麻停着数以千计的汽车,几乎都是蓝牌的燃油车,很少见到绿牌新能源车。这些燃油车又根据车价被分成了三六九等,最贵的保时捷、玛莎拉蒂等豪车是车行实力的象征,通常被摆放在室内展厅正中间,起到撑场面的作用;价格稍便宜的“BBA”流通性较好,一般放在靠近店门口的位置;而更便宜的普通家用车大多露天停放,被打上“首付1万”甚至“首付888元”的醒目标签,用低价去吸引客流。

在过去行情好的时候,保时捷这类豪车利润最丰厚,但就眼下的行情来说,豪车更像是烫手山芋,一不小心就可能砸手里。据多位二手车商反馈,2022年上半年,一台兰博基尼超跑能卖到370万,但今年降到280多万。“值这个价,但没人敢收。”

行情波动大是束缚二手车商手脚的重要原因。 以往,100万的车每年差价约5万元,200万的车差价8万~10万元左右,但近两年折价幅度能达到20~30万元。

在新能源车的冲击下,车市行情多变,车价也在“涨价”与“降价”之间频繁跳转。但就二手车而言,价格一旦掉下去,就很难有翻身的机会。

电进油退:“油车更保值”成过去式

在二手油车价格狂跌、滞销的时候,新能源二手车销量却迎来上涨。

新能源车成为越来越多人购车首选。据乘联会统计,今年2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为43.9万辆,同比增长61%,环比增长33%,新能源车渗透率为31.6%,较去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何新能源二手车还这么少?

店员表示,二手电车太好卖了,常常供不应求,而燃油车卖不动,一进一出就导致市场里留下来的几乎都是燃油车。

二手电车保值率高除了受需求刺激外,还与售后完善有关。对大多数电车品牌来说,一般只有首任车主才能享受整车质保等权益,这也是二手电车折价较多的重要原因。在重庆专做二手电车的林晨对《豹变》表示,一些商家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去验收电车,特别是不好评估电池损耗,导致他们不敢收车,其实厂家对二手电车的质保已经挺完善了。

手电车行情的重要转折点是2022年初的高油价。当时,受国际油价走高影响,国内95号汽油售价超9元。“保时捷加满一箱油要800元,都够特斯拉开近万公里了。”王某说。这让电车一下子成了“香饽饽”,在巨大的需求下,二手电车保值率不断攀升,而燃油车保值率持续走低,“油车更保值”逐渐成为过去式。

二手车商找出路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2021年全国交易市场内二手车商约57万家, 近70%为夫妻店、个体户等类型商户,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差。

行业巨变之下,处于车市终端末梢的二手车商的日子不好过。有车商直言,近两年极端行情下,除了专营二手电车能赚到钱,卖二手油车不亏钱就不错了。

二手车市场的行业景气度与汽车流通政策高度相关。一般来说,一二线城市二手车更多、车况好、价格也更便宜,二手车通常会由高线城市向低线城市流通。此前受政策限制,不少不符合标准的二手车被挡在了低线市场之外。如今随着政策放宽,一些二手车商也从中找到了商机。

不少二手车商在压缩油车规模的同时,也在往新能源车转型。在温州二手车市场,几家燃油车行关门歇业,一些新能源品牌进场接盘。

虽然新能源提供了风口,但多变的行情下,车商们普遍更加谨慎:快进快出、价格高了不收,静观其变。“收车价100万,现在101万就卖,尽快出手。”一位二手车商表示。

虽然短期行情看不准,但长期趋势很清晰,在电车取代燃油车的大趋势下,减负、主动求变是出路,“重资产”运营或将被时代所抛弃。

为什么汽油不缺,柴油缺紧缺

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回答:

1,每100吨原油,经过炼厂炼制后,大约可以产出20吨汽油和10吨柴油。此前中国一直是以柴油作为保证国内市场供应的测量标准,所以往往是出口汽油来调节国内供应。

2,最近的油荒主要是定价机制造成的供需不平衡。简单讲,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进口原材料成本不断升高(中国虽然自己也产原油,但是只能满足一半左右的需求),而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始终处于人为压低状态,从而中石油、中石化的炼厂开工意愿不高,比如进口的原材料到岸价6000人民币一吨,而出厂的国内柴油5000块钱一吨,谁会愿意干

3,国内其实一直存在一些地方小炼厂(非中石油、中石化所属的地方性炼厂,国内最多的是山东省和广东),他们一直起到调节国内成品油供需的作用。但是他们的市场化程度也就越高。尽管他们没有获得进口原油的资格,但是此前一直是使用进口燃料油(燃料油市场是完全放开的)二次加工得到非标号汽柴油。由于国内柴油价格在前段一度低于进口燃料油的价格,因此很多地方小炼厂基本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而汽油靠中石油、中石化容易补,因为不出口就可以,但是柴油却一时难以弥补。

4,目前国内采取了很多措施应对柴油紧缺,包括中石油、中石化紧急进口,中石油、中石化供应原油给地方炼厂,并且按照国际价格从地方炼厂回购柴油保证国内供应(类似于买了个加工产能)等

5,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原因不在中石油、中石化,而在发改委,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在定价机制以及人为控制成品油价格以抑制通货膨胀的爆发。

其实就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一次对抗的结果…………

温州市石油贸易公司怎么样?

温州市石油贸易公司是1989-11-18在浙江省温州市注册成立的集体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黎明东路385号。

温州市石油贸易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30300145032986R,企业法人陈湘荣,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温州市石油贸易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汽油、煤油、柴油(限下设分支机构经营)的零售;高分子聚合物、售油机械、售油机械零配件、润滑油、润滑脂的销售。在浙江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538131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1000-5000万和100-1000万规模的企业中,共1043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温州市石油贸易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