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问美元,黄金,石油的关系及原因

2.原油价格大跳水,国内油价会怎么样?

3.ABCD四大粮商是怎样控制中国粮食市场的?

4.请用西方经济学的相关原理,谈谈你对当前国际油价的看法

5.如何看待欧佩克各方同意减产原油,这将给全球通胀和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请问美元,黄金,石油的关系及原因

油价下调是什么意思_油价下跌有哪些源头控制

黄金、美元与石油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这三者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同时这三者也是世界经济“晴雨表”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于三者之间的关系,多数投资者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不少人只是简单地知道一些表象,并不十分清楚地了解其中的缘由。笔者这里试图深入分析黄金、美元、原油三者之间关系的由来,以便帮助投资者对全球宏观形势的分析、判断和把握。

一、黄金与美元的负相关关系

长期以来,由于黄金的价格以美元计价,受到美元的直接影响,因此,黄金与美元呈现很大的负相关性。

首先,美元的升值或贬值将直接影响到国际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导致黄金价格的变化。从黄金的需求方面来看,由于黄金是用美元计价,当美元贬值,使用其他货币购买黄金时,等量资金可以买到更多的黄金,从而刺激需求,导致黄金的需求量增加,进而推动金价走高。相反,如果美元升值,对于使用其它货币的投资者来说,金价变贵了,这样就抑制了消费,导致金价下跌。

其次,美元的升值或贬值代表着人们对美元的信心。美元升值,说明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增强,从而增加对美元的持有,相对而言减少对黄金的持有,从而导致黄金价格下跌;反之,美元贬值则导致美元价格上升。例如: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迅猛发展,大量海外资金流入美国,这段时期由于其它市场的投资回报率远远大于投资黄金,投资者大规模地撤出黄金市场导致黄金价格经历了连续20年的下挫。而进入2001年后,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美元兑其他主要国家货币汇率迅速下跌,投资者为了规避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开始重新回到黄金市场,使黄金的走势出现了关键性的转折点。2002年以来,美国经济虽然逐步走出衰退的阴霾,但受到伊拉克战争等负面影响仍使得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挑战。2003年海外投资者开始密切关注美国的双赤字问题,尽管美联储试图采用货币贬值的方法来削减贸易赤字,但这种方法似乎并不奏效,美元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大量资金外流到欧洲和其它市场。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更是将美国金融危机推向了高潮,美元加速贬值,黄金投资的规模也出现创纪录的高点。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美元与黄金的负相关性是从长期的趋势来看的,从短期情况来看,也不排除例外情况。如2005年便出现了美元与黄金同步上涨的局面,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欧洲出现的政治和经济动荡:一体化进程由于法国公投的失败而面临崩溃的危机,欧洲经济一直徘徊不前,英国经济发展出现停滞和倒退,原本应该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的欧洲央行由于美元与欧元利差拉大的羁绊而左右为难,只能勉强维持现行利息水平,英国央行为了刺激经济而调低利率,欧元和英镑因此而受到市场抛售,投资者短期内只能重新回到美元和黄金市场寻求避险,推动了美元和黄金的同步走高。

二、黄金与石油的正相关关系

黄金与石油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黄金价格和石油价格通常是正向变动的。石油价格的上升预示着黄金价格也要上升,石油价格下跌预示着黄金价格也要下跌。

首先,油价波动将直接影响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发展,因为美国经济总量和原油消费量均列世界第一,美国经济走势直接影响美国资产质量的变化从而引起美元升跌,从而引起黄金价格的涨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油价每上涨5美元,将削减全球经济增长率约0.3个百分点,美国经济增长率则可能下降约0.4个百分点。当油价连续飙升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随即调低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油价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晴雨表”,高油价也意味着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加以及通胀预期逐步升温,继而推升黄金价格。

在黄金、石油、美元这三者的关系里,黄金价格主要是用美元来计价,石油也同样是。上世纪70年代初,二战后搭建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黄金价格与石油价格双双脱离了与美元的固定兑换比例,出现了价格大幅飙升的走势。三者之间既有紧密联系又相互有所制衡,在彼此波动之中隐藏着相对的稳定,在表面稳定之中又存在着绝对的变动。从中长期来看,黄金与原油波动趋势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大小幅度有所区别。

在过去三十多年里,黄金与石油按美元计价的价格波动相对平稳,黄金平均价格约为300美元/盎司,石油的平均价格为20美元/桶左右。黄金与石油的兑换关系平均为1盎司黄金兑换约16桶石油。这一比例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达到顶峰,1盎司黄金兑换约30桶原油。不过,随后原油由于供应紧张,价格大幅攀升,同期黄金却出现相对滞涨,截至目前,1盎司黄金仅能兑换约12桶石油的水平。从目前石油与黄金的兑换比例来看,黄金价格依然有上升空间。

三、美元与石油的负相关关系

美国经济长期依赖石油和美元两大支柱,其依赖美元的铸币权和美元在国际结算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掌握了美元定价权;又通过超强的军事力量,将全球近70%的石油资源及主要石油运输通道,置于其直接影响和控制之下,从而控制了全球石油供应,掌握了石油的价格。长期来说,当美元贬值时,石油价格上涨;而美元趋硬时,石油价格呈下降趋势。

四、从三者关系看黄金价格走向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黄金、石油与美元这三者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黄金由牛市转为熊市尚言之过早,这是因为:

首先,由于资源的稀缺性,黄金非可再生资源,供给的增加呈下降态势,而需求却不断攀升,价格必然不断上升。

其次,由于石油与黄金价格的同向变动关系,世界经济对石油的耗费量日益扩大,石油价格的上涨带动黄金价格同方向变动;另外,从历史上黄金与石油的兑换关系来看,目前每盎司黄金兑换石油桶数较低,黄金价格应该有上升空间。

最后,尽管近期美元出现反弹,甚至有投行认为美元或将逆转持续多年的弱势格局,但美元的反弹是建立在次贷危机扩散到欧洲的基础之上,美国经济无论是次贷危机的源头—房地产市场,抑或是金融市场,都并未出现明显转机,滞胀以及双赤字是摆在美元反弹头上的一把利剑。目前的市场环境与2005年相似,欧元区经济陷入困境,美元尽管基本面较差,不排除投资者在抛售欧元的情况下,回到美元和黄金市场寻求避险推动美元和黄金同步走高。

有什么不懂的可以Q我

原油价格大跳水,国内油价会怎么样?

原油价格大跳水,国内油价也随之下降,由原来的92号油7.2元多降至5.3元多,降价达近两天多,是历史

上降幅度最大的一次,对于广大车主来说是最大的利好消息,可以趁机多囤些汽油,估计油价会在后续涨起来

ABCD四大粮商是怎样控制中国粮食市场的?

这是中国经营报上的文章 很能说明问题。 随着2008年中国关于限制外资企业进入粮食流通领域的世贸组织过渡期已结束,已经牢牢掌控了中国的大豆定价权的外资粮商,又把目光急切地投向了中国的粮食产业,现在,他们决定从中储粮开始突破。\x0d\  面对拿着“彩礼”上门“提亲”的外国粮商,中储粮并不急于做出决定,已经学会吸取大豆教训的他们,要看一看,“洋人”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而国家发改委则对此保持着高度警惕,毕竟向中储粮提亲的外资粮商,都以控制整条粮食产业链条而著称于世。\x0d\  被政府赋予平抑粮油价格的中储粮,正处在事件的中心,地位微妙。\x0d\外资粮商“提亲”\x0d\  “他们确实一直想和我们合作。”中储粮新闻发言人魏强告诉记者。\x0d\  他说的“他们”包括世界四大粮商之一的嘉吉公司,中国总部上海,他们的工作人员对于“中储粮”几个字并不陌生,“我们经常有一些传真件往来”,不过,她拒绝透露这些传真涉及的内容。\x0d\  嘉吉是一家掌控全球粮食输出和交易业务的企业,在交易规模上已居全球之首。从食品的生产、包装,到市场的每一个环节,无不一手包办。公司业务横跨五大洲及66个国家,嘉吉现在的发展战略,就是要开发第三世界的潜在市场。\x0d\  此时此刻,外资四大粮商在占领了中国大豆行业后,谋局中国粮食行业的步伐已渐行渐快,除了嘉吉,还有ADM、路易·达孚以及邦基。此前中储粮某高层透露:四大粮商均在与中储粮接洽,商谈合作事宜。\x0d\  他们频繁示好的中储粮,实际上是中国政府控制的一家粮食购销机构,主要作用为平抑粮食及农产品价格,彼时,为了使其拥有更多的资源完成这项职能,政府赋予了中储粮进出口农产品的权力。\x0d\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储粮并未完成企业化改造,投资主体依旧为单一的中央政府。按照政府的安排,中储粮直接管理着中央在地方的粮库,负责收购粮食,并以最低收购价以及适时调整价格的方式,影响与控制粮食在流通领域中的价格。其拥有的粮食购销渠道,在中国境内只有中粮(中国粮食集团)可以比肩,而这显然是外资看中中储粮的原因所在。\x0d\  此时,天时又站在了外资四大粮商的一方。\x0d\  根据中国签订的WTO协议,2008年,中国对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行将结束,中国政府将不能再对粮食流通领域的外资介入问题进行限制,外资四大粮商显然是看中了这个机会,方才频繁示好中储粮,希望以此为切入点,进入一直受到政府控制的粮食购销领域。\x0d\  现在,布局的还不止是嘉吉。据业内人士介绍,隶属世界四大粮商之一ADM公司的益海嘉里集团,已经在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湖南等粮食主产区建立或并购粮食加工企业,并在江苏等省准备建立粮食收储企业。\x0d\产业链利益的觊觎\x0d\  “最危险的是,外资四大粮商都是一条龙的集团化运作,从种子、化肥等生产环节到建立自己的运输通道等流通环节,掌控了整个链条。”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刘登高说。\x0d\  显然,中储粮只是这些外资的切入点,他们觊觎的是整条粮食产业链的利益,记者了解到,在向中储粮频繁示好的同时,嘉吉已在布局中国的化肥市场,这正是粮食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x0d\  根据嘉吉方面的公开资料,嘉吉在华有27个独资和合资公司,但在这个资料中,嘉吉对他们在中国化肥领域的投资只字不提。\x0d\  而据记者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嘉吉在华已经建立了全资的山东嘉吉化肥有限公司,以及合资的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等。除了种植领域外,嘉吉在华的链条基本搭建完成。\x0d\  “如果控制了化肥等农资,就很容易控制粮价。”刘登高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2006年以来的中国粮价上涨,农资涨价是重要因素。\x0d\  在这之前,益海嘉里已经做到了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头把交椅,占有中国市场份额的60%~70%。\x0d\  “益海嘉里集团的下一个目标是粮食。”刘登高表示,该集团已在山东兖州建立一家大型面粉加工企业,一期年加工能力为30万吨。另据中国储备粮总公司调查,这个集团在河南周口、河北石家庄也正准备建设面粉加工企业;不仅涉足粮食加工行业,在江苏射阳,益海嘉里集团已进行了考察,准备在射阳沿海建立大型粮食收储加工基地,进入粮食收储领域。 \x0d\发改委的戒心\x0d\  大豆河山的全面沦陷让政府早已产生了戒心, “几年前的教训触目惊心,粮食肯定不会重走老路。”中储粮的上级主管单位——发改委农经司官员告诉记者。\x0d\  他表示:“我们的国有粮库不可能让外商染指。即便是合作,也仅仅限于一些小的加工厂之类,小公司我们不管,国有粮库,不可能。”\x0d\  魏强也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和四大粮商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合作。”2007年,四大粮商之一的路易·达孚有意和中储粮合作建立一家榨油企业,“最后不了了之了。”\x0d\  “染指中储粮,没戏。”上述发改委官员说,“中储粮并非企业,主要任务不是创造商业利润,不会为了商业利益放弃宏观调控职能。”\x0d\  大豆行业的全线崩溃显然是长鸣警钟。大豆市场放开仅几年,定价权已经完全旁落。此后,中储粮在食用油方面的调控能力日显苍白。最有名的例子是,2007年的食用油涨价潮中,中储粮抛出20万吨食用油平抑油价,市场上却波澜不起。随后的调查显示,70%的食用油都进入了益海嘉里的仓库。\x0d\  国内一家大型油脂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抱怨说,“20万吨太少了。”不过,魏强认为,“关键不是太少,是四大粮商实力太强大了,我们太弱小,就是再多投也没用。”\x0d\  “我们已经改变了方式,比如从抛售改为定点销售,效果好了很多。”魏强说,“不过在油料市场上,失去的旧河山,再难收复。”政府显然不希望大豆的悲剧在更重要的粮食领域重演。\x0d\  不过,在商务部外资研究部主任、《中国WTO年度报告》主编马宇看来,这一切根本不用过于担心:“引进竞争是好的,反垄断法也已生效,政府可以通过反垄断法遏止他们的垄断行为。”他说。\x0d\中储粮的忧虑\x0d\  然而,尽管如此,上述外资粮商的来势汹汹仍然让魏强很担忧,“比起四大粮商,中国的几大粮食集团势力太弱小了,四大粮商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我们却没有一家企业在国内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x0d\  目前,中储粮作为全国最大的粮源控制企业,具有较强的实力,但却没有粮食加工业务;中粮集团有加工业务,却不能掌控粮源,销售网络也不够;华粮集团虽然在全国属于比较大的企业,但实力与跨国公司根本不能相提并论。\x0d\  另一点让魏强担忧的是,同时负责平抑油价的中储粮,以前曾有过粮食的进出口权,不过,现在粮食的进出口权基本上被中粮垄断。这一弊端在中储粮的食用油和大豆等轮换时暴露无疑,“有时我们需要轮换,但是国内的供给跟不上,我们又没有进口配额,这样一来,就滞后很多。”\x0d\  不过,外资四大粮商在中国粮食流通领域市场放开后的一系列动作,正在加剧这种担忧,“不是说我们完全封闭,我们不和他们合作,我们国家粮食就安全了。”魏强说。承担平抑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中储粮,多少有些进退两难。\x0d\  事实上,在四大粮商已经掌握了中国植物油销售的终端渠道后,通过建立或收购面粉、大米加工厂,通过植物油的渠道销售进入粮食消费市场并不难,“因为在我国,粮油完全是一个销售渠道,这就给我国粮食流通带来极大风险。”\x0d\  “而且,外资四大粮商布局销售网点比我们要强很多,可行的路径就是,必须有大型的粮食企业与之抗衡。”魏强透露说,下一步,中储粮会加快粮食加工领域的业务开发,不过,具体的时间表仍然未定。

请用西方经济学的相关原理,谈谈你对当前国际油价的看法

经济学中关于价格变动的因素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一方面由于国际上对于石油的持续的需求,使得石油的需求一直很大,而另一方面,由于世界的主要石油出产地在中东地区,这个地区又是战争不断的地区,比如伊拉克地区和伊朗地区,不能持续的供应石油,使得石油的供给方面的缺口很大,同时石油输出组织APEC对于石油的供应加以限制,以及国际上对于石油的价格预期的持续上涨也是的石油价格持续走高

如何看待欧佩克各方同意减产原油,这将给全球通胀和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一、欧佩克的原油成本只有11美元,而且不存在管道之类需要维护的设备,需要买家带着油轮上门自提, 就算按照15美元的原油价格计算,沙特都能有钱赚。 综合来看,与萨勒曼暗地里达成的价格交易很可能允许沙特维持原油价格在70美元左右, 当原油价格下跌,沙特可以减产,反之,沙特需要增产。 但是这个价格还有一个变数就是米国页岩油的开采成本在50带80美元左右,如果国际原油价格在70 美元,页岩油很可能在盈亏平衡点。如果盈亏平衡,或者赔本,这个时候页岩油产量应该不会增 长,而是会下降。

能源是一桩生意,欧佩克也想赚钱,以美联储为首的加息 狂潮以来,全球

消费收缩,能源需求下降,价格也降到了俄乌冲突爆发前,所以要缩量保价 现在全球经济陷入下行周期,我们已经身处经济危机当中了,能源出口大国最大的武器就是能源,

不然这些国家会被米国收割的,目前全球货币美元一家独强,其次是能源国经济寒冬最新指标。

二、欧佩克减产原油,所以米国要如

此下作到不择手段牺牲欧洲,全球经济已进入到关键十字路口,美欧病毒大放水就注定了有此一劫,尤其是米国无节制放水,给全球经济埋下祸根,全球通胀源头是放水。

换句话说,本次全球危机源头类似08年,罪魁祸首皆因米国贪婪无度。

无节制放水属于及时行乐,痛苦并没有消失,仅仅是delay了。过去的经历告诉人们,任何所谓改变

只不过是转移了矛盾,矛盾并没有消失,而是会换一种模式到来。

中东之行米国媒体自己都认为是失败的,会见萨勒曼,没提卡舒吉 记者被害事件,被米国批评不够关注人权,随后称在会谈中提及了此事,到底提没提,不知道。不过沙特同意增

产是真的,但是这个更是被米国媒体揪住不放,因为增产数量为10万桶,塞牙缝都不够。

理论上来讲,沙特应该是给了一部分面子的,然后换取对萨勒曼权利交接的默许。

三、而这个交易很可能不是沙特对外宣称的10万桶,而是双方同意沙特要将油价控制在一个双方认为合适的价

格附近。

那么这个价格是多少呢俄罗斯原油的成本大概在44美元左右,算上管道维护等成本,大约到了50

美元。俄罗斯出口的原油大部分都是长协价,也就是期货价格打7折左右,这样计算,当国际原油价

格低于65美元的时候,俄罗斯原油出口就没有利润了。?

四、页岩油的产量一直在增产,而作为传统能源行业后台的,肯定要维持页岩油行业有足够

的利润,那么与沙特的建交易很可能不是70,而是80美元左右。如果原油到63美元会立刻击穿页岩油的利润空间,这是页岩油行业所不能接受的,就要

求页岩油企业不惜一切代价提高产量,必须要维护页岩油行业的利润,否则击穿了页岩油的成

本,页岩油产量下降,等于原油减产。

所以油价在中东之行后快速下降,现在维持在80美元的时候,沙特跳出来减产原油产量,大概

率是双方早就做好的交易,这与米国药丸或者俄罗斯药丸真的没太大关系。

减产对经济肯定是不利的。不过如果减产真的带来油价高升,那么造成的经济萎缩,应

该也只是全球经济寒冬的一片小雪花。经济已经因为别的原因经常出现在某大国的主流媒体上,这个大国的总统似乎有老年痴呆而出了大问题,这点,够干啥,在某个真正是经济杀手的问题上,全球都没有团结起来共同解决,那么报应是肯定的。

五、从目前来看欧佩克减产原油导致了别的国家也很难,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情况。如果这种情况

真的变得暂时不可逆转,那么希望我国能与资源大国搞好关系。以及尽可能的帮助一些小国。

至于发达国家,是不用帮的。一来人家不需要,血厚。就是咱高价转卖一些资源给他们,他们也付

得起。二来如果真的帮,咱也帮不起,人家好日子过惯了,都是大爷。

就目前的情况,要说OPEC这么干是故意恶心米国,我觉得不太可能。

要知道现在化石能源在投资界已经不吃香了,融不到资的新闻天天有,如果不是俄乌冲突升级,可

没人再求着他们扩产,所以现在是能赚一些是一些,能不减产就最好不减产。

但是,全球经济衰退的信号已经很明确了,如果现在不减产,2023年就可能出现产能过剩,油价有

可能出现暴跌。

甚至有可能像20年那样爆仓,出现负油价。

油价急速下跌对谁都是不利的,而对于各产油国来说,这就标志着生产成本进一步上涨,利润空间

进一步缩小,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所以从OPEC的角度来看,宁愿油价高一些也不要出现产能过剩,所以现在开始减产是有必要的。

而真的要斟酌的就是200万桶这个量是不是太大,我觉得很难说。

考虑到刚刚北溪管道被炸,欧盟与俄罗斯闹翻,欧元区2023年的消费量肯定会出现明显的下

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