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何关羽最终都一直以汉寿亭侯自居?

2.请问三国演义中的古城在今天的哪里?

汉寿今天详细天气预报_汉寿今天油价查询

对于汉寿亭侯这个官职,有些人可能认为很小。这个根据就是刘邦曾经做过泗水亭长。亭在古代是个很小的行政单位,他的上面是乡和县。所以,很多人就觉得汉寿亭侯也是个很小的官。是不是曹操太抠门,只给关羽这么个小官呢?这个肯定是不大可能,如果官这么小,关羽为啥还到处宣传。今天,就探讨下汉寿亭侯到底有多大。

河水静静流过白马渡口,水,极其浑浊,但据说在冬季会变得清澈。东汉时,黄河终于得到了他传承千年的名字,这条河水孕育了华夏文明。不过此时的河水显着无比的躁动。

一队人马从一旁的古道驶过,他们并没有打起任何旗帜,使得这支部队显得更加的诡异。部队中有两名骑马的将军,看上去神情紧张。其中一人长胡须,红脸颊,这是东汉的时尚“网红脸”。

这队人马中没有一个人会知道,在这条路的尽头,一个名字——汉寿亭侯会跟这位长胡子,此时还默默无闻,名字叫关羽的将军捆绑一生,甚至引发了后人无数的讨论。

说到关羽封汉寿亭侯,还是要从刘备早年的悲惨经历说起。刘备早年还真是一直活在曹操的阴影之下。建安三年(198年)徐州被吕布占了之后,刘备就联合曹操一起打吕布。从这时开始,刘备就成为了曹操的马仔。

刘备是谁?怎么能甘心一直当曹操的马仔。在“衣带诏事件”前夕,刘备以征讨袁术之机,溜之大吉。随后,杀车胄夺徐州,结果曹操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衣带诏事件”爆发后,解决了内部隐患的曹操亲自率军征讨刘备。此时是建安五年(200年),袁绍正在河北对曹操虎视眈眈,不解决掉刘备这个身后隐患,曹操怎么能安心对抗袁绍。结果很明显,胳膊真的拧不过大腿,刘备兵败投奔平原的袁谭,而关羽则被曹操俘虏。关羽被俘虏后曹操封他为偏将军,同年,曹操挥师北上与袁绍在官渡决战。

当关羽跟随曹操对战袁绍时,刘备却在袁绍阵营

袁绍派大将颜良、淳于琼、郭图等攻东郡太守刘延,曹操亲率大军前往救援。曹操采用荀攸声东击西的战术,以大军佯装在延津渡河迷惑袁绍。然后派精锐突袭白马的颜良。果然,依荀攸的计策,袁绍这个直男上钩了。袁绍分兵把守,以免曹军渡过延津偷袭袁绍后方。

曹操派出精锐突袭在白马的颜良。此战曹操派出自己最得力的张辽和关羽作为先锋。虽然关羽没有《三国演义》里“杀颜良斩文丑”戏份那么足,但是颜良真是关羽解决掉的。由于曹操此次为突袭,所以颜良仓促应战。曹操的前锋迅速插入颜良阵中。关羽看到了颜良的华盖,于是策马杀入袁军阵中。关羽的勇猛真的不是假的,百万军中取颜良首级。关羽,一战成名。咱们讲历史,就不受《三国演义》的干扰。关羽杀颜良是正经记载在《三国志》里:“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白马之役,是关羽的成名战

堪比核武器的关羽很得曹操赏识,于是,像得了宝贝的曹操就封关羽为汉寿亭侯。下面就要划重点了。从这时候起,关羽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就不是称“关某”而变成了“汉寿亭侯关某”。那这个汉寿亭侯到底是多大的官呢?能让关羽一直骄傲的挂在嘴边?

首先,这个汉寿亭侯是个爵位,并不是官位。关羽的官位是他的偏将军。真相告诉你,汉寿亭侯到底是个多大的爵位,是军功中最高的一等。

曹操一生惜才,手下很多都是降将

秦朝二十等军功制就是: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这个彻侯,是最高爵位。在西汉时,由于开国功臣中大量都做过秦朝的官,对二十等军功制所激发的战斗力都特别推崇。自西汉开始,二十等军功制就继续被采用。

萧何曾是秦朝沛县县吏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语文中的断句问题,这个汉寿亭侯到底应该怎么念。有两种方法,一直被人们流传。就是汉,寿亭侯和汉寿,亭侯。根据笔者来看,应该是第二种比较正常。《三国志》是陈寿所做,陈寿惜墨如金,怎么可能特地突出一个汉字?何况,官渡之战时汉朝仍在,魏国还根本不存在,何来汉与魏之分。再者,历史很多学者也有佐证。

根据毛宗岗评《三国演义》所说:“汉寿亭侯,犹言汉寿之亭侯耳,岂可去汉字而以寿亭侯为名耶?”这样说可能比较晕,我们详细说这个汉寿亭侯的亭侯是怎么来的呢?

在汉武帝时,为了避讳,彻侯就变成了通侯。到了东汉时代,通侯的封地只有一个县或者一个乡或者亭这么大。据《后汉书》记载:“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关羽的汉寿亭侯就是一个亭侯。

虽然亭侯相比于乡和县都不大,但是能封到二十等中最高一等侯已经是相当大的爵位了。这个侯爵也不是好得到的。有句话叫“李广难封”,李广一辈子也没有被封为侯爵。除了这些远的,就是同样处于东汉末年的同僚们,我们看看封侯的人都有哪些?

同样跟着曹操,算是近水楼台的就有于禁封为益寿亭侯,荀彧封为万岁亭侯,荀攸封为陵树亭侯,李典封为都亭侯。曹操的父亲,曹嵩就是个费亭侯。而同为五子良将的于禁,从初平三年(192年)就跟着曹操打天下。于禁跟着曹操征徐州、战宛城、鏖战官渡、南下荆州。可以说如此功劳,不过亭侯而已,可见关羽的爵位含金量到底有多高。

于禁年轻时也战功卓著,败于关羽并不窝囊

有人可能会说,曹操自己就是中央,给自己的手下封侯那还不是轻松愉快的?为了增加信服度,那么可以告诉你,关羽是跟刘备平起平坐的。刘备在建安元年(197年)被封为了宜城亭侯,在之后的日子里,刘备的爵位就一直是宜城亭侯,直到自己进位为“汉中王”才算是有了一个王的爵位。而这个王,还是自己封的。

除了侯爵本身的含金量高,大汉朝廷的侯爵含金量就更高了。三国鼎立之后,曹丕、刘备、孙权都先后称帝。这个时候,每个政权都会给自己的手下大将一些爵位作为荣耀。这个时候的爵位,可以说含金量已经不是很高了。但是在此之前,大汉四百年,在人民心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个封爵可是相当涨面子的事情。

但是很不幸,关羽没有等到刘备称帝的那一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败走麦城,被吕蒙袭杀。关羽的爵位并没有因刘备称帝而改变,这个汉寿亭侯就是关羽一生的爵位。而这个爵位,也是这位英雄赫赫武功的最大诠释。景耀三年(260年),刘禅追谥关羽为“壮缪”。

为何关羽最终都一直以汉寿亭侯自居?

汉寿亭侯的意思是?汉寿之亭侯?,汉寿应该是地名,亭侯是爵位,没有权柄,不是官职。只是被认可为有一定的身份、地位。中国古代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高级的会拥有食邑,如?万户侯?食邑万户。?封侯拜相?,?侯?指爵位,?相?是官职。?侯?还在?相?之前,可见爵位的重要性。

关羽这个?亭侯?是侯内较低的,上面还有县侯、乡侯。没有食邑,没有封地,但关羽依然十分珍惜。

生为大汉人,死为大汉鬼。?忠勇?关云长

巍巍大汉,虎虎雄风,纵然到了东汉末年虎倒之际,依然有许多忠勇之士倾心扶汉,为大汉殚精竭虑。小编认为在三国中有两个人堪称代表:文文若,武关羽。

荀文若我们今天就不聊了,只说说关云长。

一、桃园三结义的初衷,是?匡扶汉室?

黄巾起义之后,大汉江山风雨飘摇。年轻的关羽心忧天下,四处奔走,才会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当时的三人,可谓是仁人志士,意气相投,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三人结义的基础是?报效国家,匡扶汉室?,如果当时是为了扶刘备当皇帝,可能也就不存在?桃园三结义?这著名的桥段了。

二、?降汉不降曹?,走投无路下的坚守

已方溃败,兄弟离散,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面对曹操的收买,关羽的底线就是?降汉不降曹?,心里认定他就是大汉子民。也是在这次,被封为?汉寿亭侯?。

三、华容道?义释?曹操,主要为忠

华容道上,只率27骑残兵败将逃亡的曹操疲惫不堪,以逸待劳的关羽此时要杀曹操易如探囊取物。但关羽宁愿冒着违反?军令状"而杀头的危险也要放过曹操北归。你认为关羽真的仅仅是?报恩?吗?

曹操乃大汉丞相,军权民权集于一身。杀了曹操大汉将倾,天下大乱,汉室在赤壁之战后就得崩溃。所以,关羽杀不下手。

另外有个原因就是刘备、诸葛亮也不能让曹操死,曹操不死是荆州地区四个郡能落袋为安的关键。

四、刘备自封?汉中王?时关羽的态度耐人寻味,而被封的官职关羽也没怎么用过

公元219年,刘备自封"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关羽的态度耐人寻味,虽是拿黄忠说事,但小编认为是对刘备自封?汉中王?的不满。事实上这时候的两兄弟成形同陌路,相互多有猜忌、抱怨。

而刘备封关羽的职位?前将军?,关羽并不感兴趣。关羽对外的旗号依然是?汉寿亭侯?。

请问三国演义中的古城在今天的哪里?

人们习惯上认为关羽的汉寿亭侯是由曹操所封,这本就是一个谬论。首先,曹操只是一个王,即便他已经挟汉献帝以令诸侯了,至少在名义上,他还是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在四处征战,而封王拜侯这件事,在古代只有一个人可以做,那就是天子。曹操再嚣张,也不会冒着被天下人唾骂的风险去做?封王拜相?这种只有天子可以做的事。

当年曹操亲率大军攻打刘备,刘备大败而投靠袁绍,但关羽却被曹操俘虏了,曹操仰慕关羽的忠勇,就请旨汉献帝封关羽为偏将军,感念于曹操的知遇之恩,关羽遂答应曹操为他做前锋,之后在千军万马之中,斩杀袁绍大将颜良,可谓勇冠三军。回来后曹操更加坚定了收拢关羽的想法,于是请旨汉献帝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这便是关羽汉寿亭侯的来历。表面上,曹操似乎对关羽非常赏识慷慨,实际上认真细究一下,就会发现,曹操也是一个会说漂亮话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汉寿亭侯实在是太小了,简直可以说就是有名无实。汉寿亭在三国时期隶属于汉寿县,属于荆州的领地,汉承秦制,在汉寿县设汉寿亭,跟刘邦的泗水亭长差不多,顶多就算个今天的乡长。这样看来,关羽的汉寿亭侯也不过就是一个辖地十几里的小乡长而已,这其实与?侯?这个爵位是不相符的,根本原因在于战乱年代遍地都是?侯?。

既然是这么一个芝麻大小的爵位,又是刘备的死对头曹操帮忙封的,那为何关羽还一直恋恋不舍,以?汉寿亭侯?自称呢?原因很简单,一来这个汉寿亭侯是以刘备集团一向追随的天子的名义封的,由不得关羽喜欢还是不喜欢,天子的恩就是威,威就是恩,以忠义著称的关羽自然不会把天子的恩弃之不用的。再者,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关羽的?汉寿亭侯?其实也不算小了,毕竟他的主子刘备也只是一个?宜城亭侯?,至于江东的孙权连个侯都不是,这才有了后来孙权要跟关羽做亲家的时候,关羽对他一脸不屑的表情。在封建等级森严的社会,关羽又怎么可能对这个侯不在乎呢?

昭化

昭化,古称葭萌,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川蜀之北,秦岭以南,嘉陵江上游,其有“地控秦陇,势扼蜀巴”的战略地位,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嘉陵江、白龙江在此交汇。

昭化古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至明末清初达至鼎盛,城池占地约0.5平方公里,呈葫芦形,周长约1600米。古城虽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洗礼,但众多遗迹风貌依旧。东、西、北三座城门雄姿仍在,南门虽已被毁,却留下许多传奇故事。古城墙残垣尚存,三横两纵的青石板街风格独特。民居古巷、茶社戏楼、书院考棚遗风犹存;秦汉墓葬、青铜石器多有发掘;秦陶汉砖、历代碑刻俯拾即是,古城轮廓清晰可辨。昭化,自唐虞开始,4000多年的历史文明有史可鉴。秦统一巴、蜀始建县制,县治史有23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县治地之一,有“巴蜀第一县”之称。历史上曾用葭萌、汉寿、晋寿、益昌、京兆、益光等县名,宋代改称昭化至今。昭化古城,尤以三国文化著称于世。刘备称帝后改葭萌为汉寿,《三国演义》中所提到的汉寿城,就是今天的昭化古城。刘禅继位后,旨费韦在此开设丞相府,姜维曾屯兵于这里力扼曹魏大军。《三国演义》中“姜维兵困牛头山”和“张飞挑灯夜战马超”等脍炙人口的故事都曾发生在这里。蜀汉政权“兴系于此,灭系于此”,是汉室政权兴衰存亡之地。鲍三娘(关羽之子关索之妻)墓、费衤韦墓、桔柏渡、战胜坝、牛头山、天雄关(古葭萌关)、古驿道等众多三国遗迹和丰富的三国文化内涵,因而,昭化古城素有“三国古城”之称,吸引着众多的中外史家学者前来探幽访古。

在旧时,昭化山青水秀,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交通水陆两便,商贸发达,文化活跃,信息灵通,好一派“国泰民安”的景象!加之昭化人质朴友善,待人热情,因而有“到了昭化,不想爹妈”的民谣相传久远。昭化古城是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剑门蜀道旅游风景区的重要景区之一。宝(鸡)成(都)铁路、广(元)成(都)高速公路依旁而过,广元机场咫尺之距,嘉陵江水道能达渝(重庆)申(上海),网络通讯畅通快捷。昭化古城是文物的宝库,是文化的宫殿,是旅游的圣地。

剑门蜀道“三国古城”惊现三国墓葬

二00七年一月五日,剑门蜀道上久负盛名的“三国古城”、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在街道排水工程施工中,发现5座保存完好的古墓,分别为古城外两座土墓和古城内北街三座彩色菱形条纹画像砖墓。画像砖墓在川北地区是首次发现。 经四川省考古队、广元市文管所专家7天的保密发掘鉴定,5座古墓属汉代、三国时期的墓葬。其中3座彩色菱形条纹画像砖墓中有鎏金铜片、石权(相当于今天的秤砣)、陶罐及石器碎片等30余件陪葬品。画像砖墓外壁色彩艳丽,图案简练,线条劲健。

据专家介绍,画像砖墓主要是东汉时期以嵌入墓壁上的画像砖为装饰的墓葬。墓主大都是当地豪强。就目前发掘情况看,成都、新繁、新都等地有发现,其他地方较少。彩砖最早发明地在北方,后流行入蜀,在成都平原大量用于墓葬。此次在广元的发现,印证了专家推测的彩砖由秦入蜀的传播路径。这种画像砖,是研究当时四川地区社会面貌和雕塑艺术的重要资料。

昭化古城是川北战略要道,著名古战场,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张飞挑灯夜战马超,老将黄忠、严颜勇退曹兵、姜维兵败牛头山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此前,昭化古城附近还曾发现罕见的船棺葬等稀有墓葬。